|
|
|
|
2020-09-18 第07版:卫生与法
| 大 | | 中 | | 小 |
|
|
医务社工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 |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伍红梅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088 |
|
|
|
走进社工 近日,省民政厅、省卫健委等21部门联合发布了 《关于加强河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社 会工作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医疗机构设置医 务社工岗位的力度,强调戒毒康复机构等社工岗位的开 发,这无疑是给医务社工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也为实现《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助力。9月16日,河南法制报记者随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工作人员采访我省社会工作情况,开启了“走近社会工作”走访调研活动。 专业+敬业让更多特困患者受益 9月16日一大早,省胸科医院 医疗事业发展与社会工作部主任 刘雅敏与该院领导迎来了5名 特殊的患者,他们来自西藏自 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贫 困家庭,都患有先天性心肌 病,他们将在这里接受免 费治疗。 医务社工宋一鸣接过 患者的行李,帮他们安排 衣食住行。宋一鸣研究生 毕业后就来到省胸科医 院,成为一名医务社工, “小蜜蜂”姐弟被救助、最 美孝心少年的重生路…… 这些动人的故事里,都有宋 一鸣的付出。 “像宋一鸣这样的医务 社工我们医院还有很多,他 们一个个都很棒!”刘雅敏介 绍,省胸科医院是省内率先系 统开展专业医务社会工作的医 院,在医疗帮扶、医疗救助、促进 医患和谐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 的工作,被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 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选为“医务社 会工作实践基地”。 据介绍,该院医疗事业发展与社会工 作部成立于2013年,现有职工12人,负责 该院慈善救助、医务社会工作、志愿者管理、 送医下乡、健康教育等工作的开展与实施。目 前,该院已形成了独特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医务社会工作模式,即“专业社工+医院社工+医护人员+专业督导”。 社区+康复帮精神障碍者融入社会 据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民政部等4部门 就印发了《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到 2025年,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从治疗到防 治,从医院到社区,该意见更加关注社区康复,旨在建立以家庭 为基础、以机构为支撑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帮助精神 障碍患者恢复社会功能,重新融入社会。 “郑州市淮河路街道办事处陇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淮河、淮 北、绿云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金海、路砦、兴华、政通、陇海5个 社区,患者总人数93人,在管患者89人,非在管患者4人……”说起运营 情况和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郑州市金水区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精神障 碍社区康复项目负责人郭继红脱口而出。 郭继红介绍道,他们负责的项目依托郑州市4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针对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困难救助、生活关爱、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让患者在体验希望、收获和享受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