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9-07 第16版:法治综合
| 大 | | 中 | | 小 |
|
|
人民法院“一站式”服务惠及百姓 |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266 |
|
|
|
2019年起,全国法院力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一年多来,法院“一站式”服务方不方便?好不好用?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交出了一份司法为民成绩单…… 破解老百姓诉讼、解纷难题 2019年7月,最高法首次提出“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 式诉讼服务”工作要求,系统规划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总 框架、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链。 “一站式”建设,就是要打造分层递进、繁简结合、方便 快捷的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模式。不少困扰老 百姓多年的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 立案太麻烦?在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基础上,全国95%的 法院实现网上立案,不少法院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 调解效率低?去年全国法院约10%的法官与调解员共同化 解约40%的一审民商事案件。 异地起诉不便?目前跨域立案服务在全国中级、基层和海 事法院实现全覆盖,截至7月底已提供跨域立案服务5.2万件。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98%的法院已初步建成立体化、集约化、信 息化诉讼服务中心。3331个法院使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3.3万个调 解组织、11.9万名调解员入驻参与调解,累计汇聚调解案件743万件。 最高法明确提出,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把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联动起来。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打通司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能调则调、当判则判 重塑纠纷解决格局,再造诉讼流程,增强诉讼服务中心的实质性解 纷功能,是法院“一站式”建设的重点。 通过全面开展繁简分流和速裁快审工作,各地法院正在实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审结合、快速解纷”,形成少数法官在前端办理多数简单案件的格局。 不少地方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还搭建了婚姻家庭、道路交通、物业纠纷等类型多样的调解工作室,引入人民调解员、行业组织人员等参与调解,提供多形式、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大量纠纷通过调解、和解的方式在诉讼服务中心得到解决。 越来越多的法院前移关口,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让大量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去年,全国45%的中级、基层法院案件量增幅出现下降。 让群众“一次不用跑”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人民法院正在将线下一站式服务拓展到线上,为当事人 提供全时空、跨地域、全流程的网上服务。 让百姓“足不出户可立案”“家门口法院能立案”,各地法院开通“键对键”“屏对 屏”“面对面”等多种渠道,2019年网上立案超过590万件,是2018年的2.5倍。 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链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等解纷资源,加强与移动微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等互联融通,今年前8个月在线音视频调解数达14.4万件。 记者了解到,最高法将继续推动诉讼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将线下服务项目全部集成到线上,做到群众线下能解决的诉求线上都能解决。 据悉,人民法院将以中国移动微法院为统一对外服务入口,实行一网通办,避免群众办事四处找入口、来回换系统。全面应用律师服务平台,为律师提供高品质、一站式在线诉讼服务。加快开展为境外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等诉讼服务,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据新华社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