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7-30 第02版:要闻
| 大 | | 中 | | 小 |
|
|
特战尖兵是如何炼成的 |
|
|
作者:□河南日报记者石可欣通讯员李慧戴丹华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156 |
|
|
|
黝黑的脸有些婴儿肥,一双灵慧的炯黑眸子,透着果决和坚毅。7月26日,在武警河南省总队中牟训练基地初见胡晓时,他独特的气质,让人一眼就认出了这就是训练有素的“魔鬼达人”。 出身滑县军人家庭的胡晓,从小就崇尚军人的英武血性。2000年年底,18岁的他如愿入伍,并在一年半后,凭借突出的业务素养,成为当年考进武警河南省总队直属支队特勤中队的十人之一。 身为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因此,胡晓从不吝啬用最艰苦的训练磨炼自己。初到中队时,别人6点20分跑操,他就提前1小时起床,偷偷进行攀登训练,别人跑5000米,他就跑1万米……付出总会有回报。经过数月独自锤炼,在一次“尖兵”比武中,他一举夺得2个单项第一、2个单项第二和1个单项第三,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荣立个人二等功。 2013年5月,经过重重筛选,胡晓作为河南省总队唯一代表,参加了武警部队在山西组织的反恐集训。每天高难度的科目、高强度的训练对胡晓来说是一次次自我挑战极限。 集训期间,因为一次动作失误,他腿部受了伤。“对于特勤队员受伤流血都是常有的事,当时我并没有在意。”胡晓说。由于天气炎热,训练强度太大,作战靴反复摩擦小腿迎面骨受伤的地方,出现溃烂。此时,另一个教学课程马上开始。虽然集训期间有卫生队作支援,但不想错过任何学习内容的他纠结再三,掏出随身匕首,咬牙割下了“藕断丝连”的肉。 这一幕,让同行的队员们惊骇不止,也让身经百战的外国教官为他赋赞。即便受伤,胡晓还是和大家一起完成了所有训练任务。在结业终考中,胡晓从66名特战精英中脱颖而出,夺得了五大类19个科目的综合第一名。 当兵打仗,胡晓成绩斐然;带兵打仗,他仍是飒动戎营;以豪劲作为,垂范军间,成为令全队战士信服的指挥员。“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官,只有自己更强才能让别人信服。”胡晓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次高危科目训练,他都第一个上场作示范。 2015年冬季的超级限训练,在15公里越野后的武装泅渡中,面对低温、逆风、急流,胡晓毅然决定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第一个下水,将协助战士们渡河的绳索带至对岸。在他筋疲力尽爬上岸,将绳索绑在树上,吃力地向战友喊着“可以通过”时,新兵们像被注射了“强心剂”,不再犹豫,争先恐后开始渡河…… “一个人强不算强,带出个个能力都过硬的特战尖兵,才能在关键时刻打出无敌拳。”作为队长,胡晓因材施教,不断创新训练方法。同时,也拿出了漂亮的训练成绩单:几多年来,他带的中队在总队、总部各类比武竞赛中共取得了10个团体第一,24个单项第一…… 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随着工作的调动,胡晓现在是武警河南省总队机关的一名作战参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论身在什么岗位,我都会将工作干好,强能上练到极致,紧盯新时代强军目标,精武强能。”胡晓坚定地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