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19-12-31 第11版:中原警声
| 大 | | 中 | | 小 |
|
|
大数据突破公安审计难题 |
|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陈亚洲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572 |
|
|
|
|
|
|
本报讯(河南法制报记者陈亚洲)近年来,平顶山市公安局深入推进公安大数据战略,使数据盗取等造成安全敏感信息泄露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12月23日,河南法制报记者从平顶山市公安局了解到,针对财政投资项目建设历来是腐败案件的高发领域,该局通过建立安全审计大数据平台,对财政投资建设审计信息化从严进行控制,今年已完成信息化项目审计3个,审计资金796.38万元,发现问题22个,实现了对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使用可见、可控、可管的安全管理目标。 在电子数据取代纸质数据的今天,除了阅读纸质档案外,公安审计人员还要通过网络平台调取电子档案,确定“大数据审计手段和传统审计方法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从内部审计出发开展事中审计,切实解决公安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用户应用行为的定位难、取证难等问题,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项目投资,控制了项目风险,促进了项目建设。 该局审计处处长张宁表示,大数据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公安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该市公安系统根据项目建设规律和审计现有力量,主要采用审计项目预算、采购文件、待签合同、结算“四节点”式的审计模式把控关键环节,创新了审计方式和审计方法。“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快速地从成千上万的信息中发现一些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变事后审计为事中审计,甚至事前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充分提升了审核验收程序和验收结果的可靠性。”张宁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