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12-06 第16版:法治专题
| 大 | | 中 | | 小 |
|
|
履行公益诉讼职能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 陈军 特约记者 司明凯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554 |
|
|
|
“一片甲骨惊天下”的古都安阳拥有众多的文物保护对象。随着现代旅游的开发、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增加,部分文物保护对象时常面临被破坏的处境。随着安阳市两级检察院的细心介入、主动作为,安阳市文物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工作收到了巨大的社会效果。 “公益诉讼工作一定不能坐等,一定要干起来,干起来才能摸索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我们关于永和桥的公益诉讼之所以成为全省文保公益诉讼第一案,和我们全院上下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是分不开的。”安阳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呼雪峰感慨道。 2018年5月,安阳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辖区内建于隋代的永和桥损坏严重,第一时间向安阳县文物管理局送达了检察建议。检察建议中写道:“加强永和桥周边环境管理,改善桥体周边环境,清除桥底四周淤泥,清理生活垃圾、渣土等,重现永和桥历史风貌;采取人防、物防等必要措施,狠抓隐患整改,防止人为破坏文物设施……积极收集永和桥保护单位散落的相关文物,确保永和桥历史文化价值的完整性。” 安阳县文物管理局接到检察建议书后逐项整改。在县检察院的多方协调和督促下,县文物管理局利用先期到位的资金,从北京请来专家将永和桥西南侧开挖,测定桥下有古沉船遗迹,找到了明朝重修永和桥的碑文。这座属于河南省重点文保对象、有着“河南赵州桥”和“中原第一桥”美誉的千年古桥重现历史风貌。 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颛顼、帝喾二帝陵(中华民族“三皇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寝),位于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镇三杨庄。多年以来,颛顼、帝喾二帝陵周边被各类非法建筑和各类垃圾包围。2018年“中国内黄祭祖大典”前夕,内黄县检察院向该县文管局和城建局分别发出检察建议。 经过多方努力,内黄县有关部门在短期内将颛顼、帝喾二帝陵广场前的10余处各类非法建筑悉数拆除,相关行政主管单位重新科学规划、合理设置了颛顼、帝喾二帝陵周边的相关商业服务场所。整洁、干净的颛顼、帝喾二帝陵山门重现于世人面前,“中华人文始祖纪念地之一”、“2A国家名胜景区”应有的原貌实至名归。 为了延伸和续接公益诉讼的成果,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兆江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亲自到颛顼、帝喾二帝陵当义工,宣传和讲解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知识,弯腰捡烟头、拾塑料瓶。在“班长”的带动下,该院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制度:每月由一名院党组成员带队,组织部分检察干警到颛顼、帝喾二帝陵景区及周边参加义务劳动,大家人手一套清洁工具,捡拾落叶和各类垃圾。 静卧于安阳市北关区胜利南路的袁世凯墓,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袁世凯墓按照明清皇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我国古典建筑规制为体、以西洋建筑风貌为用,是我国陵墓建筑的一个创例。该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关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在袁世凯墓神道东西两侧修建有宽度为3.36米的90余间简易房屋,东西两排房屋间距13.8米,房屋占地面积约为1900平方米。该90余间简易房屋系2010年安阳市市区文物景点管理处修建的,用作旅游纪念品市场(古玩市场)经营场所,对袁世凯墓的环境、历史风貌等造成了破坏。 针对这一情况,北关区检察院及时向安阳市市区文物景点管理处、安阳市文物管理局、安阳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等3家单位,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家单位在两个月内拆除了违法建设的、存在8年之久的90余间简易营业房,恢复神道原貌1900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在办理袁世凯墓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时,北关区检察院派员到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举办公益诉讼知识讲座,在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全员的同时,充分提升了检察公益诉讼的社会影响力。 有了涉及文物保护的公益诉讼机制,有了安阳市两级检察机关检察人的依法办案,安阳大地的文物保护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