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11-25
2019-11-25 第05版:重点阅读 大 |  中 |  小 

戴假肢的调解员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荆锐通讯员毕虎成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470
    张文远原是焦作铁路工务段的一名普通职工。1988年6月的一天,他在正常工作时被两列相对行驶的火车气流刮倒,右腿被轧断。1990年5月,领导安排他到居委会工作。从那时起,他与人民调解工作结缘。只要辖区群众有事,打一个电话,他就立即戴上假肢跑前跑后,调解矛盾纠纷,忙的时候,几乎一天吃不上一顿饭。
      人民调解工作的内容不外乎夫妻吵架、婆媳不和、邻里纠纷……在常人眼里,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无关紧要。张文远却不这样 认为:“别看这些事小,如果不及早处理或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祸,甚至会发展成治安、刑事案件,不仅伤了邻里和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张文远不怕苦、不怕累,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工作一天,假肢经常会将皮肉磨得血肉模糊,但他凭借满腔热情,支撑着残躯走遍了辖区的各个角落。由于戴着假肢行动不便,他就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大街小巷。29年里,他先后骑坏3辆摩托车,更换了5副假肢,却始终没有一句怨言,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只是默默无闻、尽职尽责地把调解工作干好。
        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张文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绝对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为把工作做得更好,他坚持边干边学,利用空余时间学习钻研与人民调解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拓展自己的法律知识面,深入探索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总结提炼出了以“褒扬激励法、趁热打铁法、真情唤醒法、利弊分析法、模糊处理法、单独谈话法、责任分清法、舆论震慑法、换位思考法”为核心内容的“张文远九巧工作法”,还组建了一支12人的“张文远调解工作队”,先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00余起,调成率达98%以上。
        2008年,为了给辖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社区准备治理铁路小巷。小巷两边都是居民为做生意私自搭建的简易小棚。拆,就会牵扯到各家各户的利益,难度大;不拆,过往居民行走非常困难。经过张文远耐心做工作,部分居民主动拆除了小棚,但还有个别居民不配合,导致小巷治理工作搁浅。针对这一情况,张文远采取先近后远的方法,首先动员和自己关系好的邻居把小棚拆除,然后一家一户地反复做工作,最终顺利完成了小巷治理工作。
        2009年,张文远运用“接待双方态度好一点,面对火气语言轻一点,理亏一方谈心多一点,劝解双方换位想一点”为主要内容的“换位思考法”,成功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李大嫂和赵大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平时关系不错。一年夏天,赵大姐将一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在李大嫂家屋顶上,李大嫂担心安装太阳能会造成房屋漏水,影响自家生活,就扣押了安装工的工具箱。赵大姐接到安装工的电话后,前去交涉,两人当场翻脸。张文远得知情况后,赶忙前去调解。他拖着残腿爬到顶楼劝李大嫂,又下来劝赵大姐,来回折腾了几趟,向两家讲述“冤家宜解不宜结”“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让双方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这件事如何处理。经过耐心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太阳能热水器不再拆除,赵大姐负担李大嫂家房顶维修费用200元。李大嫂和赵大姐对此都很满意,这对邻居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焦作市解放区位于市中心城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渐显现。为更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2007年11月20日,由张文远牵头,焦作市首个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张文远调解工作室”挂牌。随着调解成功率的不断提高,“张文远调解工作室”的名气越来越大,其他辖区的群众遇到矛盾,也都愿意找张文远评理。凭借良好的工作成果,张文远先后荣获“焦作
              市十佳和谐社区建设之星”“河南省优秀社区残疾人专职
                              委员”等荣誉称号。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