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11-18
2019-11-18 第09版:专题 大 |  中 |  小 
洛阳市政法系统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

讲述初心故事 锻造政法铁军

作者:□常向阳周文王伏牛毕海涛张永伟/文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4769
    (上接01版)
    荣誉是肯定、是鼓励,更是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努力为未检事业再立新功。
    ——杨丽霞
杨丽霞
爱心妈妈美丽彩霞
    现任涧西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的杨丽霞,负责全市7个城市区的未成年人批捕、起诉、监督、预防、帮教检察工作。从检31年来,她主办和参与查办案件4700余起,涉案人员近万人,无一差错。
    李某16岁,父亲因伤失去劳动能力,家庭陷入困境,母亲离家出走。李某怀疑母亲离家是外婆和舅舅从中作梗,便怀恨在心,潜入外婆家盗走现金1900元。
    此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一纸起诉书可能毁了孩子一生,教育挽救才更重要。杨丽霞经多方努力,终于联系到孩子的母亲。在杨丽霞的耐心劝说下,孩子的母亲回来了,外婆也对孩子表示了谅解。
    接到不起诉决定书那天,李某母亲握着杨丽霞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要不是你,孩子这辈子就毁了……”
    近年来,杨丽霞带领团队共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和救助未成年被害人700余人,被救助未成年人亲切地称她为“杨妈妈”。
    31年来,杨丽霞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不问回报。她带领的未检局,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未检30年优秀团队;被省委评为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以她为原型改编拍摄的微电影《坏孩子的天空》,荣获全国第二届平安中国“优秀微电影奖”。以她办理的案件为原型,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遇见》,获得河南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她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两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今年6月25日,她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今年国庆期间,她受邀作为观礼嘉宾,到北京参加70周年国庆系列活动。
    获奖归来后,省委书记王国生,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省检察院检察长顾雪飞等领导同志接见了她,对她提出嘱托和要求。10月16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甘荣坤在洛阳调研期间,看望慰问了杨丽霞,并对洛阳市未检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杨丽霞表示,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的谆谆教导,时刻牢记省、市、区领导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原更加出彩、洛阳浓墨重彩、涧西增光添彩贡献更多力量。
    凡群众所需,莫不全力而为,不管分内分外。——潘丹勇
潘丹勇
丹心勇为 警民情深
    潘丹勇,洛阳市公安局洛龙分局定鼎门社区民警,1996年参加公安工作。从警23年来,他先后干过巡警、反扒民警、特警,2008年到四川江油参加过抗震救灾。2011年,他主动要求从机关调到社区,做一名离群众更近的“片儿警”。
  有一年春节前,辖区一商户两岁的女儿在太康路附近丢失。父母找了一天没找到,就到警务室求助。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父亲,潘丹勇深深明白,如果孩子找不到,这个家就完了,孩子一生的命运也会因此改变。他到辖区走访调查,连续查看8个小时的监控录像,终于发现女孩是在长兴街附近被一个骑三轮车的女人拐走的。随后,他沿着三轮车的行驶路线,调取查看沿街50余家商铺的监控录像,沿途走访群众100多人。为了争取时间,他三天两夜没有休息,终于在第三天晚上查到了嫌疑人的踪迹,并在嫌疑人家中将孩子找到。因为寻找这个孩子,他忘记了到学校接女儿,妻子怨他不顾家。有群众3次到警务室找他办证都没找到人,还投诉了他。第二天,看到报纸上他寻找孩子的报道,爱人夸他好样的,投诉他的群众也专程到警务室向他道歉……
    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更加坚定了潘丹勇的初心和信心。他在各小区创建了楼院消防站,配备常用器材,把保安队员培训成义务消防员,成功扑灭多起初起火灾,给居民安全又添一层保障。借助和女儿下飞行棋时的灵感,他把防火、防盗、防骗、逃生等安全知识融合在一起,发明了社区安全棋和校园安全棋,免费为群众发放8000余份。这个发明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他创办的消防、交通、安全防范一站式安全体验基地,被定为“青少年自护体验基地”,先后有6000余人参与体验。在工作之余,他建立失物招领公益平台,与洛龙区环卫局联系,发动3000余名志愿者,共为群众找回丢失的钱包2600余个、现金累计12万余元。他还建立了物品保管制度,为群众保管未锁车辆186辆。他制定的特殊服务对象制度、3231社区消防工作法等,受到辖区群众的普遍欢迎。
    近年来,潘丹勇所在的警务室先后被授予“劳模工作室”“党员先锋岗”称号;他个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等称号,并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只要能为乡亲们多办点实事、好事,能让群众满意,我就觉着活得值了!——智成锁
智成锁
智成之法巧解心锁
    智成锁,现任栾川县司法局白土司法所所长、调委会主任。他1996年开始从事司法行政工作,23年来,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他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首届平安河南十大年度人物”“洛阳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洛阳市特殊贡献人民调解员”“洛阳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并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他带领的白土司法所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司法所”“河南省规范化司法所”“河南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洛阳市人民满意调解组织”等荣誉称号。
    智成锁在矛盾纠纷排查中得知,某村群众与一家矿业公司因林坡损坏产生赔偿纠纷,组织了50余人到县政府上访。他立即向镇领导汇报了该情况,并立即驾车抄近路赶往县城。当村民看到他时,都愣住了,说:“智所长,你怎么知道了?这事你就别管了,我们找县政府说理去。”在他的劝说下,村民同意调解。经过3天的艰难调解,企业方与群众终于达成了30.7万元的赔偿协议,一场群体性越级信访事件得以化解。
    智成锁是一名食道癌患者,做过食道切除手术。术后这些年,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一直靠药物维持,巨额医疗费使他的家庭变得更加贫困。家人和朋友无数次劝他:“工作上的事情先放一放,别再累得病情加重了。”为了工作,他多次错过到医院复查;为了处理突发事件,他也常悄悄拔掉输液的针头。智成锁说:“想到群众的信任和领导的关爱,我就浑身都是劲儿。我累点苦点不算啥!”
    他总结了“三真六心”的调解工作法——用“真心、真情、真意”,用“公心、爱心、热心、诚心、耐心、用心”,感化了一颗颗冰冷的心,化解了一个个矛盾。栾川县还成立了首家以他个人姓氏命名的“老智调解工作室”。
  智成锁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多年来,没有因调解不力或不及时,导致当事人上访和民转刑案件发生,创造了全镇群众赴市级以上单位“零上访”的纪录。其先进事迹多次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树牢民意为先导向,努力实现管理“零差错”、服务“零投诉”、队伍“零违纪”。
    ——洛阳市公安局治安和出入境管理支队出入境管理大队
洛阳市公安局治安和出入境管理支队出入境管理大队
用心服务出入有情
    洛阳市公安局治安和出入境管理支队出入境管理大队是服务群众的一线窗口单位,承担着全市居民因私出境申请、审批及在洛境外人员证件和签证受理、审批工作,同时还肩负着在洛境外人员管理及依法打击入境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责。
    该大队目前共有民警、文职人员42名,其中有党员28名,英、日、俄、德等语种的专业人才24人。近年来,在上级机关的领导下,该大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树牢民意为先导向,秉持“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工作理念,不忘从警初心,牢记职责使命,以优质的服务、精细的管理、顽强的作风、一流的形象,实现了管理“零差错”、服务“零投诉”、队伍“零违纪”,打造了洛阳公安窗口的一张亮丽名片,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河南省“三八红旗集体”、洛阳市“工人先锋号”等一系列称号。
    为了拓展服务空间,该大队在全市建成了17个出入境接待大厅,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便利。为了提升服务效率,该大队在办证大厅购置安装了自助照相机、自助签注机、自助受理机、自助发证机和出入境记录查询机,让群众切实体会到智慧警务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为了提升服务质量,该大队推出“非工作日办证”长效机制,坚持每周六和节假日为群众提供延时服务,同时积极推广预约办理、证件同步寄送、双向速递邮寄服务,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办证的每一个环节。
    该大队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为急难群众开辟绿色通道,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今年9月,洛阳市民魏某在国外游玩时突发疾病,不幸身亡。魏某家属强忍悲痛来到办证大厅办理护照。工作人员感同身受,立即开辟绿色通道,全程陪同魏某家属办理各项手续,连夜赶到郑州取证,于次日凌晨就将护照送到魏某家属手中。
    近年来,全市出入境接待大厅共接待来访、来电咨询130多万人次,受理各类业务79.3万份,为符合加急条件的群众开辟绿色通道一万余次,用耐心和微笑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点赞。
    近3年来,全市出入境窗口共抓获各类上网在逃人员30人;查处各类出入境案事件193起,打击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务工外国人108人,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境安全,捍卫国家尊严。
    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践行法院人的初心和使命。
    ——汝阳县人民法院
汝阳县人民法院
司法真情温暖民心
    人民法官的初心是什么?人民法院的使命是什么?汝阳县人民法院通过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践行了法院人的初心和使命。
    汝阳县法院建成了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立案窗口实行当场审核、当场登记,让群众“少跑腿,快立案”;开通网上立案、网上交费,让群众“不跑腿也能立案”。群众通过微信打开“河南移动微法院”小程序,足不出户就能参加诉讼,解决争议。同时,该院积极推动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进法院,实现案件能调尽调、当判则判;实行“天天院长接待日”,对群众的个性化诉求即时受理、迅速办理,真正实现“走进一个门,事务全办清”。
    该院积极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审判质效明显提升。截至2019年10月31日,该院受理各类案件5299件,审、执结4380件,结案率82.66%,其中诉讼案件结案率89.20%,稳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一名,在全省也位列前茅。
    该院积极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为贫困村安装路灯183盏,为学生购置课桌椅220套。修建便民桥,沿路安装广播,春节送福——该院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个贫困户的心中。从最初的不相识,到如今对每户的情况都如数家珍;从前一刻还身着法袍解决矛盾纠纷,到下一秒就深入农户促膝长谈,这一切的变化就是汝阳法院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
    该院还成立了天平爱心基金,对困难群众、特困学生进行爱心资助,使12名困难孩子圆了大学梦、80多名困难学生得以重返校园,40余名大病群众解了燃眉之急。杨庄、云梦、紫罗等村的490余名留守儿童,也因为天平爱心基金,第一次拥有了梦寐以求的足球、玩具、电话手表等礼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汝阳县法院两次被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全国优秀法院”;2000年以来,4次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011年荣获“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荣立集体一等功;2015年荣获“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2019年被省人社厅、省法院授予“全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该院党总支被中国志愿者联合会授予“全国优秀志愿服务党组织”称号,被省文明委授予“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授予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该院先后涌现出“泥腿子法官”吴双福、“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郭燕燕、“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胡二波等先进典型。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