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11-18
2019-11-18 第06版:特别报道 大 |  中 |  小 

真公开全公开常公开更高效更便民更满意

——漯河市郾城区“阳光政务”工作纪实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薛华通讯员刘宏彬朱红亚/文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2716
    漯河市郾城区委书记周新民在该区行政服务中心同纳税群众交谈,询问办事是否便捷、服务是否满意。
    志愿服务人员为办事群志愿服务人员为办事群众取号众取号,解答问题解答问题。
    核心提示
    围绕打造“三个最”(力争审批事项全省最少、审批流程全省最优、服务效率全省最高)目标,近年来,漯河市郾城区不断深化“阳光政务”改革,以敢领风气之先、勇立改革潮头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克难点、疏堵点、除痛点,坚定不移做到“一次办好”,行政效率和服务效能大幅度提升。
    今年,该区以“阳光漯河”规范建设提升年为抓手,紧扣“规范”“提升”两个关键词,积极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彻底打破了以往“公开的信息群众不关注、群众关注的信息不公开”的桎梏,让“真公开、全公开、常公开”成为新常态;完善新行政服务中心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用“阳光政务”搭起了一座“便民桥”。
A互动公开让政务更阳光
  政务公开是建设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漯河市郾城区不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将权力“晒”在阳光下,主动、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让群众与政府深入互动,享受更贴心的服务。
    该区严格执行“六公开”制度,即服务项目、政策依据、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服务时限、收费标准“六公开”,使行政审批过程看得见、管得住,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区政府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服务,推动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的深度融合,围绕就业创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在“漯河政务服务网”“郾城区政府网”和“阳光郾城网”公布事项办事指南,提供在线申报,实现了线上线下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标准一致、信息实时同步、全程在线监察,初步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一体的“零距离”政务公开新模式。
    “政务公开,也倒逼我们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主体责任的落实,规范政务审批服务。”郾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蒋继山说,该中心修订完善大厅各项管理制度,做好“文明优质服务窗口”和“文明优质服务标兵”的评选。对各单位的行政审批人员动态化管理,进驻单位对首席代表充分授权,对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电子监察工作人员审批服务履职情况。
      政务公开,尊重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
  督权,也为群众获取信息打通了“高速路”,为监督权力安
  装了“摄像头”,让群众不仅更了解政府,也更了解城市。
B“互联网+”让政务更智慧
  “速度快,服务好!注册登录、实名认证、提交材料、申请核名、资料送审、审批发证,一天就办完了。”10月28日,在郾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新公司注册的漯河市依洛商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淡彩娥对高效便捷的办证服务惊叹不已。
    这惊叹是对郾城区搭载“互联网+”新快车,转变政府工作模式的最佳褒奖。近年来,该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更多事项实现“可网办”“移动办”“指尖办”……逐渐形成政务服务“零距离”,群众办事“走新路”的新局面。办事群众通过“漯河政务服务网”和“漯河智慧政务App”就可以在网上申报、提交材料,查询办理事项的法律依据、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事项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利企便民。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让群众享受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智能化建设,该区投资新建集行政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办公大楼,服务上按照“应进必进”的要求,新购置排队取号机、查询机、自助一体机等智能
  化设备。全面推进“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
  个内设机构集中、该内设机构向同级实体政
  务大厅集中、审批服务事项向漯河政务服务网集中,事项进驻到位、审批授权到位、监督管理到位”的“三集中三到位”,新增10个单位入驻大厅,区本级922个事项全部入驻网上大厅,实现“一网通办”,60%以上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基本满足群众和企业办事需求。
    联通市、区、镇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大幅提高即办件比例,“马上办”事项覆盖287个子项,实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
  “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入‘漯河政务服务网’,实现线上线下标准一致、无缝对接、全程监察。”郾城区“阳光政务”建设组负责人介绍说,为解决群众诉求,提升为民服务能力,该区下一步还将完善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政务服务延伸到镇(办)、村(居),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材料、优化办事环节,让群众方便快捷地能办事、办成事。
    截至9月底,该区取消101项证明事项和烦琐手续。围绕国家、省、市统一安排,完成了本级922个政务服务事项“四级四同”(“四级”即国家、省、市、区,“四同”即事项名称、事项编码、事项类型、设定依据相同)梳理录入。简化办事材料、办事环节后,企业和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35%,办理时限较法定办理时间压缩50%C    优化服务让政务更贴心
        政务服务好不好,企业感受最深刻。漯河市盛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某原来听说办理施工许可证最少要5天时间,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在提交资料的第二天,他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他感叹道:“政务服务的‘郾城速度’让全公司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一番打听下来,他才知道这一切是该区推行工程类项目行政审批改革和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工作的结果。为表示感谢,他将一面锦旗送至郾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住建局窗口,感谢办证人员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
    施工许可证能办得如此高效,源于中心不断优化服务。该中心简政放权,持续推进“厘权”“履权”“监权”,优化服务,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与管理效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赢得民心民意的“加法”。
    该区积极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企业注册登记实现了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和网络化。注册登记资料审核齐全当天拿证,企业注册登记平台涉企证照事项实现35项自助化备案。
    该区开展“百名局长坐窗口”活动,换位体验,提升服务。活动自8月5日启动以来,已有18个单位、26人次落实,进一步加强了相关单位对窗口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走进郾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茶水、雨伞等一应俱全,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帮扶引导和免费复印服务。
  “我年龄大了,腿脚也不方便,今天来这里办事,咨询台的工作人员帮我取了优先办理号,并带领我去办理,真的太感谢他们了。”10月28日,拿到听力一级残疾人证后,李集镇潘付刘村村民海香连向志愿服务人员感激地说。
    为解决办事群众找谁办、怎么办的问题,郾城区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志愿服务站,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政策、业务咨询,引导排队取号、告知办事流程等。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和特殊人群,志愿服务人员陪同办理业务,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公开与阳光常伴,服务与幸福常现。秉承试点东风,郾城区政府正以更加公开透明的政务赢得人民群众的更多满意和支持。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