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10-15 第05版:法治关注
| 大 | | 中 | | 小 |
|
□漯河市郾城区“阳光漯河”建设系列报道 |
让阳光洒遍每个角落 |
——漯河市郾城区﹃阳光漯河﹄建设纪实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薛华通讯员张凌云朱红亚/文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2810 |
|
|
|
漯河市郾城区区委书记周新民在城关镇调研“阳光漯河”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编者按 2017年以来,漯河市不断深化以“明权清单化、用权规范化、监权透明化”为核心的“阳光漯河”建设,建立健全不能腐的制度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风政风焕然一新,走出了一条规范权力运行、提高监督实效、遏制腐败蔓延、深化标本兼治的新路子。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任正晓在漯河调研时称赞:“漯河市积极探索‘阳光三权’建设,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好举措,是转变干部作风的好抓手,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好途径,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好方式。” 为推广“阳光漯河”建设经验,从即日起本报将连续刊发“阳光漯河”建设郾城篇系列报道。 “这次绩效考评,我的等级怎么这么低?”“这次干部提拔,为什么提了他没提拔我?”“村级事务执行得是不是规范……”以前,在漯河市郾城区总会有关心自身利益的干部、村民提出各种疑问。现在,这样的问题早就烟消云散。这一切归功于“阳光漯河”建设。 作为“阳光漯河”建设的起源地、先行区,该区持续巩固深化“阳光漯河”建设工作,高点定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有力提升了各类事务管理水平。10月11日下午,该区召开“阳光漯河”建设规范提升年推进会,全面总结郾城区“阳光漯河”建设工作,对“阳光漯河”建设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再加压、再强化,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强化“三个保障” 房子盖得牢不牢,先看框架搭得好不好。“阳光漯河”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先看制度保障是否能扎牢。郾城区强化“三个保障”,推动“阳光漯河”建设落地生根见实效。 组织保障。该区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郾城区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阳光漯河”建设的意见》等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将“阳光漯河”建设与经济发展目标同安排、同部署,形成了“党委牵头、纪委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镇(办)和区直有关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专职领导、专职人员,保证“阳光漯河”建设工作强势铺开、快速推进。 工作保障。该区将“阳光漯河”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款专户,在原有人员基础上,明确两名正科级纪检监察干部主管、主抓“阳光漯河”建设工作,保障各条块、各领域工作顺利开展。高规格、高标准重建“阳光漯河”网络中心。 目前,该区数字化平台已经安装完毕,近期即可联网投用,届时,全区各相关单位、镇村的“阳光漯河”建设情况足不出户即可一目了然。 机制保障。该区建立“阳光漯河”建设工作定期调研、定期研究及重大事项集中会商制度,郾城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区纪委常委会多次听取汇报、指导工作,特别对一些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焦点热点问题,集中研究,共同协商、群策群力。同时,把“阳光漯河”建设纳入全区目标考核管理体系,建立专项台账,责任逐级分解,实行月通报、季讲评、年考核,为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2突出“五大建设” 所谓“阳光漯河”建设,就是把工作晒在阳光下,直接面对群众,接受群众监督。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阳光”?如何才能让群众真正“明白”?这是该区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摆在郾城区委书记周新民及其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难题”。 该区突出阳光村务建设、阳光党务建设、阳光政务建设、阳光民生建设、阳光司法建设五大建设,着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干部在阳光下工作、群众在阳光下监督、地方在阳光下发展。 在阳光村务建设过程中,该区突出“全过程规范、全覆盖公开、全方位监督”的方针。全过程规范,督促村(居)做到记录规范、逻辑清晰,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所有重大事项必须公开。全覆盖公开,推行“三有一码”信息公开机制,即村有公开栏、组有明白墙、户有明白卡、扫二维码知村事,让“阳光村务”家喻户晓。全方位监督,采取设立纪检委员和监察员等举措,将落实“两个责任”延伸到基层党支部,确保所有公开事项均经得起村民监督和各级检查。 突出阳光党务建设。该区着眼大党建,突出抓好“组织、纪检、宣传、统战、政法”等“五大”板块建设,分类制定郾城区委、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党的纪检监察机关党务公开内容,使全区各级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有规可依、有标可对、有章可循。 突出阳光政务建设。该区按照深化“放管服”的工作要求,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均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同时,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让群众享受“最多跑一次”的便民服务。 突出阳光司法建设。该区大力实施检务、审务信息化建设,加强社会监督,努力打造阳光透明、公正公平的司法环境。郾城区检察院以案件信息公开系统为主平台,建立了网上查询、电话查询、触摸屏自助查询和案管岗位查询“四位一体”案件信息查询机制。郾城区法院以审判为中心,创新实行立案、庭审、执行、司法拍卖、裁判文书、审务“六公开”机制,接受群众的工作监督,实现群众与法官“零距离”接触。 突出阳光民生建设。对涉及扶贫解困、社会保障等老百姓关注的各类民生项目,及时进行公示公开,并组织观摩会,实地观摩学习各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调整。 伴随“五大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一个“权责清晰、程序规范、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基层权责运行体系正在郾城区逐步形成。 3抓好“四项重点”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要让阳光洒遍郾城区的每个角落,让“阳光漯河”建设落实落细是关键。郾城区委、区政府深知这个道理。为让“阳光漯河”建设真正落地开花,该区抓好“四项重点”。 抓责任落实。该区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明确镇(街道)、区直单位“一把手”为“阳光漯河”建设第一责任人,村(居)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个人员、每个部位、每项细节,形成了各司其职,通力配合的联动格局。 抓宣传发动。该区召开高规格、大规格的“阳光漯河”建设动员大会,对村(居)“三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利用宣传车、宣传彩页等宣传造势,此外还创作文艺节目,以打快板、唱小戏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群众对“阳光漯河”建设的知晓率。 抓平台建设。在线上,运用电子化手段和互联网载体,推动党务、政务等事项“一网”办理,办事群众可通过“漯河政务服务网”和“漯河智慧政务App”进行网上申报、提交材料,并查询办理事项的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事项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利企便民。 抓督导问责。该区成立督导督查组织,定期通报排序,持续加压紧逼,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完善过错追究机制,全面加强过程监督和问责追责。 “下一步,我们要抓推进、育亮点、求实效,不断深化拓展,持续规范提升‘阳光漯河’建设。”漯河市郾城区委书记周新民说,要以开展“阳光漯河”建设规范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奋力推动“阳光漯河”建设高质量发展,为落实“1351”工作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