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9-10
2019-09-10 第07版:法治综合
大 |
中 |
小
从警路上三代人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周惠通讯员刘洋刘明军/文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346
刘华赞(已过世)和幼时的刘念
工作中的刘伟
8月5日,刘念(中)和同事一起走访村民
从上白下蓝的“的确良”,到“马裤呢”,再到现在的“藏青蓝”……新中国成立至今,公安工作随着祖国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50年至今,潢川县的刘华赞、刘伟、刘念爷孙三代坚守入警初心,扎根一线,踏实工作,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潢川老百姓。
“爷爷对爸爸和我说:‘警察就像桥边的护栏,有警察在,老百姓才会觉得安心’。这话我始终记得,警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潢川县公安局谈店派出所民警刘念说道。
爷爷刘华赞 用双腿跑出安宁
刘华赞,1934年出生,1950年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加入了新中国第一代公安队伍,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基层公安工作。他就是刘念的爷爷。
20世纪50年代,警用办公车寥寥无几,民警为群众办事也没有网络等助力,靠的是双腿、笔头。刘伟告诉刘念,一次,刘华赞和同事骑自行车到安徽阜南抓捕犯罪嫌疑人,来回近200公里,历经艰辛将犯罪嫌疑人带回了警局。
刘念曾听爷爷说,那个年代,民警在没有案件的时候,都主动到群众家里走访、帮忙干活,和群众打成一片。“那时候,父亲的脑袋就像一个微型电脑,谁家住在哪儿,住着几口人,每个人的民族、年龄等,心里都门儿清。”刘伟说。
2007年,刘华赞去世,他用自己的人生实践教育子孙:踏实做人,勤勉工作,公正执法。
父亲刘伟 用生命执行任务
在刘华赞的影响下,1984年,20岁的刘伟考进了潢川县公安局,先后在该局行政股多个基层派出所工作。35年来,刘伟勤恳工作、踏实做人,如今仍坚守在公安一线。
2003年,刘伟调入东城派出所后,非典疫情暴发。潢川县火车站流动人口多,管控困难,该站属东城派出所辖区。
当时,刘念还是一名初中生。为完成抗击非典工作任务,刘伟连续多日没有回家。一天,刘伟回家拿换洗衣物,刘念母亲反复叮嘱:“健康要紧,工作时记得要戴口罩。”刘伟却说:“如果民警全戴口罩执勤,群众看了不是更恐慌,还怎么开展工作?”
整个非典期间,刘伟冒着危险,坚持不戴口罩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被上级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90后刘念 用行动践行初心
2013年,23岁的刘念从警校毕业,考进了潢川县公安局,穿上了儿时日思夜想的警察制服,圆了自己的警察梦。刘念说,现代公安工作从技术手段、装备设施等方面,比起爷爷、父亲的时代变化太大了。“但是,他们对公安事业的担当,对百姓的守护,始终是我的榜样,给我信念和力量。”
2017年4月24日,谈店派出所辖区村民徐某家煤气罐着火,其妻瘫痪在床,被困屋内。正在值班的刘念带领辅警携带灭火器材迅速赶赴现场,两人到达时,徐某妻子已撤离着火房间。
刘念发现厨房中还透着火光,立即对围观群众进行疏散,并进入现场再次确认是否有被困人员。厨房内,还存在多处明火着火点,煤气罐里的气体仍在泄漏。为避免发生二次爆炸,刘念立即使用干粉灭火器将明火点扑灭,披上湿衣物冲进厨房关闭了煤气阀,然后又将煤气罐抱至安全区域,并浇水降低罐体温度,彻底排除了安全隐患。
6年来,就在这样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小事中,刘念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2016年,他被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警察”。
在刘家,警察这个职业是感情纽带,更是精神传承。刘念说,要把爷爷、父亲的教诲牢记在心,用青春和热血,用责任和担当做好这份工作。因为,“警察就像桥边的护栏,有警察在,老百姓才会觉得安心”。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
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历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