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9-10
2019-09-10 第05版:重点阅读 大 |  中 |  小 

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作者:惠中群讲述河南法制报记者荆锐整理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512
    从省第四监狱退休,至今已经有23个年头,回想起工作上的点点滴滴,仿佛那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一切都历历在目。
    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度过的。父母早亡,撇下我们兄弟仨,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已经15岁的我还没上过一天学。有一天大哥对我讲:“中群,现在是新社会了,没文化可不行,咱家就是再难,也得凑几个钱送你去读书!”就这样,我成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班里坐最后一排的大个子。
    勉强读了一年书,家里再也供不起我了。又回到村子里种地的我不想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经常从地上捡带字的纸,比画着学认字。有一天,我捡到了半张《解放军报》,上面印着5个手写体的大字,但我认不全。于是,我拿着这半张报纸逢人就问。在村大队部,一个中年汉子得知我的来意后,把报纸上“为人民服务”这5个字工工整整写了一遍,又把这句话的意思讲了个清清楚楚。等我学会后,中年汉子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我看你是个好学上进的老实人,又认识几个字,不如跟着我干革命吧!”看我傻乎乎地站在那里,村干部对我说:“这位是咱乡的张书记。”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张书记摸摸我的头顶,说:“记住你刚刚学会的这5个字,永远为人民服务,永远做个老实人。”我认真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张书记把我带到李店乡粮管所,安排我做了一名司磅员,每个月工资十八块二毛。那年我17岁,年轻力壮。那个时候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每个老百姓的口粮都要到粮管所买,小麦、玉米、红薯片都要一筛子一筛子从粮囤子里挖出来,再盛到乡亲们的面袋子里。最多的时候,我一个人一天从粮囤里挖出来过磅的粮食有三万五千斤,下班的时候累得腰酸腿疼,十个指头也被磨得鲜血淋漓。但我丝毫没有怨言,反而感觉很幸福:咱就是应该像张书记讲的那样,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呀!就这样,在踏实勤奋、任劳任怨的“为人民服务”中,我接手了乡粮管所的收款工作,又成为县粮食局的领导。
    1983年11月的一天,唐河县委组织部陈部长找我谈话。我一进门,陈部长就笑着说:“你是一个让领导和组织放心的人。今年监狱里增加很多犯人,管理人员不够,上级准备从我们县调60名立场坚定、政治可靠的党员干部到省第四监狱工作,组织上决定由你担任大队长,带队前去,马上出发!”
    听了陈部长的话,我就说了一个字:“中!”其实那个时候我连省第四监狱在哪儿都不知道,更不清楚到了那里要干啥。但我心里想,咱参加工作的时候,张书记不是交代要“永远为人民服务,永远做个老实人”吗?咱总不能忘了自己是个党员,忘了这个承诺吧!
    1983年12月8日,豫西一带冰天雪地。我带着队伍翻山过河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省第四监狱。到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四监狱押犯从300多人猛增到近1300人。组织上安排我们60个人管理狱内,任命我担任狱内大队副大队长。那个时候,我们经常连续三四十天吃住在狱内,对罪犯进行谈话、教育、摸底、排队,对于不服判决、闹情绪的还要及时进行个别谈话,讲道理、解疙瘩、稳情绪。
    其间,因为工作太劳累,加上没时间去看病,不到50岁的我满口牙齿竟然掉光了。就这,咱也要把工作干好,咱也照样为人民服务,咱也照样永远做个老实人!装上满口假牙不久,组织上看我工作踏实、对党忠诚,加上我仍然没有放弃学习,就提拔我先后担任省第四监狱办公室主任、行政科科长,直到退休。
    回首83年的人生历程,回顾40多年的工作经历,从一个一贫如洗、只上了一年学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我能不发自内心地感谢党、感谢人民吗?
    虽然我现在年纪大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可不能丢,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初心。每天坚持参加社区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情,80多岁的我照样可以为人民服务!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