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8-30 第10版:论 坛
| 大 | | 中 | | 小 |
|
|
积极构建“四四”模式努力打牢校园安全基础 |
|
|
作者:□徐荣新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3552 |
|
|
|
教育安全历来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郑州市教育局针对辖区摊子大、人员多、学校分布广泛,以及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地理环境复杂等特点,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和构建学校安全工作的“四四”模式,不断打牢学校的安全基础,全市学校安全工作持续稳定,局直属学校平安校园达标率为100%。 重视过程管控,坚持安全机制“四到位” 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学校安全的每个环节,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工作机制,用安全机制促进过程管理。 责任到位。郑州市教育局始终坚持局党组统一领导,局党政联席会研究解决学校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局领导合力抓好学校的安全工作。郑州教育系统一直高标准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要求,上至局领导,下至学校教职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安全工作责任,保证了安全工作责任全覆盖。 投入到位。在安全工作硬件建设上,郑州市教育局一直保证投入到位。此前,该局每年安全经费预算都在250万元左右,近几年增加到500万元以上,今年预算1000多万元。2015年,该局在正常年度预算经费的基础上,又投入专项经费4500多万元,升级改造了市直学校、局机关和二级机构共68个单位的监控设施,基本实现监控高清晰、全覆盖、无死角。 治理到位。近年来,郑州市教育局不断加大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坚持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每年围绕安全工作开展各类安全检查、暗访几十次。除自己组织检查外,该局还协调其他部门开展联合检查。该局每年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溺亡工作,要求各学校落实“八个一”要求,每个学生达到“六不一会”,取得较好成果。近几年,郑州市未成年人溺亡数量大幅减少。 奖惩到位。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追究上,郑州市教育局始终坚持事前问责与事后追责相结合,既“打板子”又打“预防针”,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在事前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了“人人谋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局面。该局连年被评为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59所局直属学校中,有23所被评为郑州市平安建设基层示范单位。 重视知识学习,坚持安全教育“四利用” 近年来,在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技能培训方面,郑州市教育局不断创新形式,坚持安全教育“四利用”,即利用平台、利用课堂、利用活动、利用评比,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利用平台,开展教育。目前,郑州市有约3000所学校注册了安全教育平台,涵盖教师4万名,学生170多万名。该平台每年常规授课完成率达到90%以上,学生作业完成率达到90%,平台共开展了安全教育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日教育、防溺水、平安暑假、秋季安全第一课、禁毒教育、“119”消防安全教育、“122”交通安全日等八个专题教育活动。通过系列学习、测试和技能训练,学生的安全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利用课堂,融入教育。郑州市教育局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知识与各门学科深度融合。比如,物理老师通过讲离心力,让学生提醒家长在开车转弯时注意减速,防止因离心力而引起的车辆侧翻;地理老师通过讲解地球的构造,向学生们阐明地震的原理;语文老师通过对语句的分析,告诉学生们,恶语伤人也是一种欺凌现象。 利用活动,助力教育。郑州市教育局每年参与组织省、市、区三级“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宣传活动的启动仪式;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开展了“119”消防宣传月活动;组织召开了郑州市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先后在四川成都组织了应急疏散演练培训,在焦作和登封组织了安全应急培训,在山东青岛组织了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建设能力培训,较好地提高了安全队伍的整体素质。 利用评比,推动教育。为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提升安全教育优质课的“含金量”,郑州市教育局每年与市教研室一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安全教育优质课和优秀微电影评比活动,有些获奖的优质课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起了作用。该局推荐获得一等奖的安全教育优质课参加省教育厅的评比,并在学安网上展播获奖的安全教育微电影。这一举措使安全教育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中“热”了起来。 完善制度标准,坚持安全措施“四规范” 近年来,郑州市教育局不断完善制度和标准,坚持安全措施“四规范”,为学校安全工作提供了抓手。 规范“三防”标准。郑州市教育局出台了《学校保安日常使用管理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保安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对保安的年龄、资质、聘用、培训、管理、使用、待遇等进行了明确要求,较好地把好了人防这一关;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保安物防器械配备的通知》,明确每所学校要配齐钢盔、防刺背心等“十件套”安保器械,使学校物防得到进一步加强;要求学校的视频监控系统符合《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国家标准GB/T29315-2012)中明确的标准,如数字视频格式分辨率应不低于352×288像素,回放图像应保证人员和物体的标志性特征可辨识,视频图像的存储时间不少于90天等。 规范工作制度。郑州市教育局建立安全工作“晒、商、报、查、考”制度。“晒”,就是对各县区和局属学校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商”是指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教育系统的安全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奖励先进;“报”是指各县区和局属学校每月5日前向安保处报告上月的工作情况;“查”是指每学期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要求学校做到全时查、全员查、全面查,并建立安全隐患台账;“考”是指每年年底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和向市委政法委推荐表彰的依据。 规范检查内容。郑州市教育局坚持每学期开学后组织安全工作大检查,规范九个方面的检查内容,满分100分,涉及学校大门、办公楼、教室、宿舍等20多个部位234个项目,涵盖学校方方面面。从去年开始,该局借助“学安网”,利用手机进行打分,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规范考核办法。郑州市教育局修订完善了《局直属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学校安全工作考核标准和具体实施办法,将大项检查、奖惩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对涉及学校安全方面的各项工作细化、量化,做到了学校安全工作考核有据可依。 善借他山之石,坚持安全工作“四结合”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不能仅靠教育系统去做。在实际工作中,郑州市教育局积极采取“四借”方式,把安全工作与方方面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了齐抓共管、共谋安全的良好局面。 上下结合,借势。形势和政策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东风”。郑州市教育局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这一点,顺势而为。比如,国务院和省政府的《中小学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意见》出台后,郑州市政府把起草市中小学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意见的任务交给了该局,该局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把需要社会各部门解决的问题列入部门的职责之中;再比如,最近省教育厅等20个部门联合下发《全省校园及周边安全建设年实施方案》后,该局联系市委政法委,以市委政法委的名义,协调22个单位共同开展相关工作。 内外结合,借智。近年来,郑州市教育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次争取中国教育学会派专家、学者到郑州指导工作;积极主动引进上海、江苏南通、福建福州、新疆等地的先进经验,开阔了视野,有效提高了郑州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的质量;成立了校园安全工作室,来自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公安局、市城乡建委等单位的36名专家担任校园安全工作室成员,助力郑州教育安全工作。 家校结合,借眼。郑州市教育局注重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通过校讯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等方式,动员家长协助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郑州二中、郑州外国语中学、郑州实验幼儿园、郑州教工幼儿园等20多所学校开展让家长进校园帮助查隐患的活动,借家长的眼睛,找自己的隐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部门结合,借力。从2017年开始,郑州市教育局与郑州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等9个单位在全市学校开展了“六员进校园、合力保平安”专项行动,为每一所市属学校配备一名法制辅导员、一名公安联络员、一名消防指导员、一名食品监督员、一名护校巡防员和一名心理疏导员,建立校园安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活动开展以来,局属学校的195名派出人员克服困难,主动作为,深入校园内部和周边,尽职尽责工作,为维护校园平安、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这项活动在全国是一个创新举措。人民日报社主管的《平安校园》杂志在2018年第六期进行了报道,《中国教育报》于2018年8月27日进行了报道,《河南法制报》也多次跟进报道。2018年7月18日,省教育厅以消息形式,在全省教育系统对这项活动进行了介绍。目前,这项活动已经向下延伸到郑州市各县、市、区和开发区。 (作者单位:郑州市教育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