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8-19 第16版:法治聚焦
| 大 | | 中 | | 小 |
|
花钱还不“免广告”会员看片另交钱“连续包月”难取消…… |
这样的视频平台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620 |
|
|
|
交钱“免广告”却还得看、缴费充会员看片却需另交费、注册时被默认钩选“连续包月”续费、注册后发现取消选项又难找到……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期望着享受“吹空调、吃西瓜、追新剧”休闲一夏的视频平台付费会员,正为落入会员权益大打折扣、消费受迫且不透明的“坑”中而苦恼。 会员权益被“克扣”: “广告”难免“抢先”不一定记者从浙江省消保委了解到,用户购买会员主要是为享受“免看广告”“会员影片”“会员提前看”3项服务。有不少付费会员投诉称,会员价格折扣不大,会员权益“含金量”折扣却不小。 “免广告”并非真的不用看广告。济南市民吴女士说,为了看最近热播的一部古装悬疑剧,她购买了优酷视频VIP会员。“虽然不用看完每集开头长达90秒的广告,但仍会有‘某某面条邀请您观看’软广告。” 青岛市民黄小姐购买了爱奇艺App会员,其中也包含“免广告”权益。观看该平台一部独播剧时她发现,剧集开头仍会播放由该剧目演员拍摄的某旅游App广告,时长在10秒左右。 浙江省消保委开展的相关问卷调查显示:71.04%的用户表示,在购买会员后,看视频时还会被要求观看广告。 “抢先看”不一定抢先,会员观影可 能另加钱。浙江省消保委数据显示,有 多达76.15%的用户遇到过“会员还需 付费购买”的问题。 “连续包月”暗藏套路“取消难”收费易 单月、包季、包年、连续包月是当前视频平台会员费支付主要方式。其中“连续包月”是指会员月费一月一支付,但如果用户不主动关闭该项目,那么平台有权通过用户选定的支付方式,自行收取相关会费。 据记者调查,各视频网站以“优惠划算”为由不遗余力地引导用户开通“连续包月”支付会员费用。不少开通了“连续包月”的会员用户表示,多家视频平台“套路”用户连续包月,项目“易开难停”,自己为此被迫多支付不少钱。 ——隐藏“单月”选项,仅展示并默认勾选“连续包月”选项。以爱奇艺App为例,记者在专门咨询客服后才被告知,想开通“单月会员”需要在首页先找到“到期后自动续费,可随时取消”选项,然后钩选取消,才能看到单月会员资格购买选项。 ——取消“连续包月”困难重重,平台“只管进不管出”。在开通腾讯视频App会员资格的“个人中心”页面,记者并未找到“取消自动续费”的选项。记者仔细查询后发现,用户需被迫到其他平台上寻找解决办法。 专家说法 监管需用电子商务法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等多名专家表示,视频平台会员权益和付费中的各种“坑”,对单个用户经济损害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对用户体验和电子商务企业品牌损害却不小,主管机构和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法填上这些“坑”。 “免广告”打折,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如果视频网站付费会员服务内容包括了“免广告”,就有义务保证消费者在整个收看的过程中不被任何广告所打扰。对“免广告”,视频网站不能通过格式条款进行责任免除,比如在密密麻麻的用户说明里夹杂着“不包括某类型的广告”等,这同样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不免费应明确告知,否则涉嫌欺骗消费者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认为,视频网站在销售会员资格时,须明确说明会员权益的范围,并应尽到提醒和通知的义务。“比如,应明确告知,哪些情况下是不能免费观看的。如果一方面售卖会员资格,另一方面又单独收费,则有可能涉嫌欺骗消费者。” “会员取消困难”违反电子商务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默认钩选连续包月”“会员取消困难”等行为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权利,既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违反了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会员开通容易,取消也应该容易,视频网站应该更加注重诚信,消除行业潜规则。”刘俊海说。 (据新华社)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七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