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7-16 第09版:专题
| 大 | | 中 | | 小 |
|
|
这一次,看来我们真的要分了 |
郑州强制垃圾分类进入倒计时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郭跃华井春冉王园园/文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3571 |
|
|
|
阅读提示 随着7月1日上海迈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垃圾分类的话题也成为舆论热点,包括郑州在内的46个重点城市也进入了强制垃圾分类倒计时,今年年底前郑州也将强制实施垃圾分类。面对这一庞大的城市工程,郑州该如何应对? 《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已被郑州市政府列入2019年立法保证项目,这将给强制垃圾分类提供法律保障。垃圾分类纷繁复杂,需要系统管理。根据其他城市经验,立法后虽然有了“强制”“罚款”等约束手段,但要打赢垃圾分类战,引导激励、严格执法等配套措施必须跟上。 探访 分类垃圾桶利用率不高 7月10日8时许,郑州市管城区货站街一小区内,3个阿姨围在分类垃圾桶边聊天,“你都700分了,那能换两块肥皂”。她们讨论的积分是将纸张、塑料、金属和玻璃等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后按重量兑换的积分,可以兑换肥皂、洗洁精、垃圾袋等生活用品。 负责该小区可回收垃圾工作的是浙江某环境公司的员工刘师傅。他告诉河南法制报记者,他们公司与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在部分居民区投放分类垃圾桶,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有一定的政府补贴”。 “去年8月份我们就在小区投放了分类垃圾桶,虽说现在已经有400多用户使用了,但投放的垃圾并不多,好几天才集中清运一次。”该小区物业经理说,“垃圾分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好事,市政府正在全面推行,我们物业也积极响应,通过在小区悬挂条幅、设置指示牌、公告栏等方式,积极宣传推动 垃圾分类工作。” “多走几步 路,随手扔垃圾的习惯改一下,就能换点儿实用的东西,划算。”3个阿姨边兑换礼品边讨论。当记者提到今后郑州强制实行垃圾分类,必须把所有的垃圾都分类处理时,阿姨们则不约而同地摇摇头:“分太细就难了。” 7月9日上午10时,郑州郑东新区绿地老街小区内,张女士拎着装有十几个饮料瓶的大袋子来到分类垃圾桶前。该社区的垃圾分类义务宣传员小陈耐心地为张女士介绍分类垃圾桶的使用方法。张女士按要求投放垃圾后,积分卡上多了几百积分,随手兑换了一卷垃圾袋。“这种垃圾袋是环保垃圾袋,35%的成分是玉米淀粉,丢弃后两年内就可降解。”小陈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在郑州,郑东新区、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有不少小区都有分类垃圾桶,但利用率还不高。“大家还是习惯性地把垃圾混装在一起丢。家里有老人可能会好点,把纸盒啥的拣出来。”郑东新区一小区居民说,“毕竟没有啥硬性要求和惩罚,不少人都嫌麻烦”。 当前郑州还有很多居民区没有投放分类垃圾桶,以绿色或黄色的大塑料垃圾桶为主,都是混装垃圾。郑州街头的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垃圾桶,通常大家投放时也是混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强制垃圾分类仍然任重道远。 现状 垃圾分类系统尚未建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郑州市实施垃圾分类仅限于可回收、不可回收,且全靠市民自觉。 “目前,还没有办法对有害垃圾或者干湿垃圾进行更详细的分类,即便市民分类投放了垃圾,由于郑州市还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建好分拣中心,也无法按照不同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一小区内负责垃圾分类的陈姓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郑州与上海的干湿垃圾分类模式不同,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4类。按照《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的规定,郑州市可回收物垃圾桶为宝石蓝色,厨余垃圾桶为绿色,有害垃圾桶为红色,其他垃圾桶为橘黄色。郑州市将在8月底之前,对街头垃圾桶按照垃圾分类的标志标识进行全部更换。按照郑州市的规划,下半年,4类垃圾桶会大面积铺开。 前端分类后,后端对垃圾的分类处理也需要跟上,否则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郑州的9个区级垃圾分拣中心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进展最快的中原区垃圾分拣中心预计9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根据郑州市的规划,分拣中心建成后,城区内的生活垃圾在四分类的基础上,会进入两个处理途径,分别清运。其中,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会被运送到分拣中心,厨余垃圾经脱水后焚烧发电,有害垃圾专门存储后交给有资质的企业处理,可回收物则由清运企业回收利用。 郑州市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还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标准。根据《郑州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按照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户均20元至25元每月的标准,对负责该项工作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补贴,其中市财政按户均10元每月的标准进行奖补,剩余部分由各区(管委会)财政承担。2020年度,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补贴拟按市、区两级各10元每月的标准执行。 立法 管理办法呼之欲出 按照规划,2019年年底前,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会初步形成,市内五区和四个管委会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要在7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在30%以上。这对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垃圾分类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确保垃圾分类落到实处,改变“随手丢”的陋习,制定强制性的法规是第一步。据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消息,目前《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意见征集,按计划将在今年9月份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出台,在今年年底前颁布实施。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各方行为主体需要承担的法定义务,有助于让市民形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征求意见稿规定,对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随意抛撒、倾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对单位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对混合收集、运输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或违法收集、运输分类投放的垃圾的,由城市管理部门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未按照规定分类处置生活垃圾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建议 法律是基础配套须跟上 多年前,包括郑州在内的很多城市就提出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了试点,但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垃圾围城已经成为城市绕不开的问题,从北上广深等城市的经验来看,各地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强制性”“罚款”“不分类不收运”等关键词。 “实行强制垃圾分类,法治是基础和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马豹子表示,从郑州市的《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虽然有了“强制性”和“罚款”等措施,但立法后还需要有效的监督和引导。比如,立法后需要解决取证难、执法难等问题,垃圾分类全面实施还面临重重障碍。 数据显示,7月1日到7月6日,上海市史上最严“强制垃圾分类”办法实施后,城管部门共开出了190张罚单。 “严格执法才能给法律以权威和尊严,但不能忽视的是,垃圾分类是全民参与的工程,因此光靠严格执法还不够,还需要加大对市民的引导,需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马豹子说,可以实行倒逼机制,通过政府监管社区,社区督导居民,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设立垃圾分类引导志愿者,督促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同时,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盘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市场化运作。解决好前端市民分类难题,后端的垃圾分拣中心建设也要跟上,形成前后端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行垃圾分类政策,太原、铜陵、杭州等城市还对违规投放垃圾增加了信用惩戒措施,违反规定且拒不改正、阻碍执法部门履行职责的,相关信息将被依法纳入个人信用档案。 全国人大代表、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李灵希望小学校长李灵认为,推行垃圾分类,要强化宣传,学校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李灵所在的学校自制了一些垃圾分类垃圾桶,老师引导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纸张、电池、果皮、铅笔芯等垃圾,并将其“对号入座”。 李灵表示,学校应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垃圾的种类、可回收垃圾的利用价值、有毒垃圾的危害以及垃圾分类的方法,教育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引导‘垃圾分类进校园’能覆盖全国所有学校,让学生从实施垃圾分类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在全社会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好氛围。” 七嘴八舌 @黑白画映:支持垃圾分类,虽然初期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养成良好的习惯必定不容易,但相信大家都愿意一起学习进步,为美好环境出一份力。 @Wil-laHuang:希望有一个专门的软件,可以让大家知道怎么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 @梦想:垃圾分类,从小抓起,从我做起! @yang-yang:这其实是一个习惯问题。我从小生活在国外,喝完饮料后拆掉包装塑料纸、瓶盖,洗干净瓶身,一个个扔到指定的垃圾桶里,这些动作一气呵成,从未觉得麻烦。 @小太阳张茜萩:我生活在一个三线小城市,希望垃圾分类能早点来到我们身边。坚持垃圾分类,把美好的环境留给子孙后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