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7-15
2019-07-15 第05版:法眼观澜 大 |  中 |  小 

让无底线的炒作炒“糊”

作者:□郭跃华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766
    上周,一大爷花12.98元买车的视频火了。视频中,一位穿白色上衣的大爷对销售员说:“13(元),不用找了。”女销售员表示这钱不够,车卖12.98万元,并称广告打错了。7月11日,有媒体曝出,这段发生在河北秦皇岛腾奇名爵汽车4S店的视频是商家找群众演员拍的一场炒作闹剧。随后,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称,责令涉事企业立即改正、停止上述销售行为,并介入调查。
    近年来,商家奇葩的炒作行为屡见不鲜,甚至不惜越过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本次炒作中,商家在秦皇岛市投放了3500辆出租车广告,将“名爵国六12.98万”的广告词打成“名爵国六12.98元”。
  视频中,有群众演员还搬出广告法,说明策划者对法律问题进行过详细研究,他们已经想好如果真有消费者去买车,该如何应对。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商家在出租车上的广告属于要约,但消费者上门买车时,只要商家咬定系工作人员工作失误打错广告,存在重大误解,便可以撤销购车合同。
  事后,商家还煞有介事地发布公告,称做生意要以诚信为本,将在公证处和媒体记者见证下,将12.98元的汽车售出。买车者对外表示,这辆车将被募捐用于公益事业。这是赤裸裸欺骗公众的感情,是在消费民众的正义感。
  这起炒作事件已经尘埃落定,笔者要说的是,法治是市场的基石,商家绞尽脑汁进行无底线炒作,与法律打擦边球,甚至不惜违反法律,注定得不偿失。因为这种炒作行为存在欺骗情节,成为热点后真相注定会大白于天下,到时不仅商家的信誉瞬间崩塌,还会引来潮涌般的负面口碑。
  商家的营销一定要在法律的规范内开展,对那些突破法律底线的营销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一定要进行严厉惩处,按照法律的规定,对违规的商家进行顶格处罚。法律缺失的,尽快出台新规,填补法律空白。只有提高无底线炒作商家的违法成本,让商家的炒作炒“糊”,让其得不偿失,才能够遏制这种炒作行为的泛滥。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