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7-12 第06版:税务与法
| 大 | | 中 | | 小 |
|
周口市税务局推出“惠民六件事” |
让纳税人享受改革红利 |
|
|
作者:师文凯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620 |
|
|
|
2018年7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周口市税务局正式挂牌。一年来,周口市税务局加强“四合”、实现“四利”,在做好组织税费收入、推进税制改革等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有序地办好了“惠民六件事”,充分展示了周口税务新机构、新服务、新形象。 减税降费红利充分释放 2019年,周口市税务局确保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让纳税人和缴费人充分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减税红利。今年1至5月份,周口市共组织个人所得税收入1.95亿元,减收0.97亿元,降幅达33.14%,改革红利充分释放。与此同时,通过强化措施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彰显了普惠性、实质性降税;持续深化增值税改革,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实施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今年1至5月份,周口市累计减免税费10.39亿元,为当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信心。 多项措施助力企业发展 为确保当地各类企业应享尽享改革红利,助推企业发展,周口市税务局对外优化服务,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强化政策培训宣讲,与建行周口分行在“银税互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开展更为深层更为全面的合作,努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对内严格管理,成立减税降费专项工作组,统筹抓好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的落实;核实完善“金三”系统基础信息,强化信息管税;将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工作纳入督查检查、巡视巡察、纪检监督的重要内容,确保为企业添助力、添活力、添动力。 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改革过程中,周口税务部门始终把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与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有机结合,时刻关注流程再优化、资料再精简,全面落实限时办结、延时服务、导税咨询和“最多跑一次”等各项服务制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拓宽涉税诉求传递渠道,实行企业涉税诉求首问责任制;积极开展打击虚开骗税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构建了规范、公平、高效的税收法治环境,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为当地企业发展和政府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 实现全城办税“一站式服务”机构合并之后,为了给广大纳税人和缴费人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该局通过加强自助办税厅建设,加快推进“一窗通办”与“同城通办”,合理规划办税服务厅建设,加强办税厅人员管理,持续强化综合办税服务厅建设。目前,周口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税服务大厅已融合该市川汇区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局、第一税务分局、第二税务分局等办税、缴费各项业务,实现了为纳税人和缴费人“一站式服务”。 税收政策宣讲全面覆盖 新机构成立一年来,该局坚持把培训宣传作为政策落地的重要基础,确保政策辅导范围和内容全覆盖。对内以减税降费小组成员、大厅一线人员、各税收业务部门人员为重点,采取专业性与普及性相结合方式,该局先后组织38期各类税费政策培训,确保税务人员懂政策、会操作、能辅导。对外,该局集中培训和一对一精准培训相结合,分级分类分层次组织开展纳税人学堂、税收政策大宣讲、媒体话税收等活动,先后举办培训200余场,2万余人次参加培训,确保了纳税人和缴费人对各类政策应知尽知、应会尽会、应享尽享。 党建引领扶贫成效显著 太康县的李小桥村和前何村是周口市税务局的两个驻村扶贫点,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该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与扶贫点党支部开展联帮联建,完善基层党组织,选好脱贫领头人,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村民一起创造了脱贫致富的周口税务经验。现在的李小桥村和前何村,先后建成了规模300亩的生猪养殖、加工、销售、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一条龙产业,以迷迭香、梨树等经济作物为主的经济作物产业园,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大棚种植产业和以服装生产、手工艺品制作为主的轻工业加工厂,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周口市全体税务人将以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为动力,重整行装再出发,努力为纳税人和缴费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为社会发展持续贡献税务力量,为周口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再作新贡献,再谱新篇章。 (师文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