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6-13 第23版:回望历史
| 大 | | 中 | | 小 |
|
|
关龙逄:死谏开先第一人(下) |
|
|
作者: □河南法制报记者马国福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328 |
|
|
|
墓地地址说法不一 “不管关龙逄被杀原因如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夏桀杀了关龙逄后,朝中再也没有人敢提意见,夏桀就更加肆无忌惮。”对关龙逄很有研究的三门峡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满富说,“正是由于关龙逄被杀,夏朝政事愈加衰败,不久被商汤所灭。” 关龙逄死后,归骸河南本郡,葬于今灵宝市函谷关镇孟村。 据古《灵宝县志》记载:“冢大数亩。”据传,这个墓冢是在关龙逄死后,由士兵们从千里之外用背带装运来的黄土垒成的。其占地达四五亩,中间高8米。 当地村民介绍,站在土堆上向四处看,这里是最低的位置,然而从远处看,这里却是最高的地方,十分奇特,因此关龙逄墓,被称为古代灵宝八大景之一。1956年,灵宝县(已改为市)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关龙逄的墓地地址说法不一的问题,王满富介绍:“关龙逄死后,埋在哪里?有三种说法:一是河南省灵宝市孟村。据古《灵宝县志》记载:‘龙逄赴火而死,归骸本郡,葬于县南5里孟村之西原。冢大数亩,唐为立碑,大书:夏直臣关公之墓’。二是山西省运城市安邑东北方。新修《安邑县志》记载:‘夏大夫关龙逄谏桀而死,其墓在安邑东北3里,有双丘,皆传以为龙逄冢云。’。三是河南省长垣县龙相村。那里原有一座大墓,据传是夏朝末年犯颜直谏的忠臣关龙逄的陵墓,这三个地方,我们更倾向第一个地方。” 万山无言掩忠骨 公元637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巡至函谷关,除了感叹函谷雄姿,称其为“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外,还亲自到关龙逄墓前凭吊。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人们感念关龙逄忠义,特在其墓地立“夏直谏臣关公之墓”碑。 宋代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建祠堂于灵宝老县城东关(旧址已被三门峡水库淹没)。据说,历代过往官员必到墓前拜谒,沿为习俗。 不仅是各代官员敬仰关龙逄,文人墨客也是极尽其能,赋诗写词,颂扬其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民国诗人初元方在《关龙逄墓》中称关龙逄为“死谏开先第一人”,就是对其最好的概括。 “关龙逄虽遭受了炮烙之刑,但由于他敢为民请命,勇于犯上死谏,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王满富说,“后人为纪念这位刚直不阿的忠臣,在埋葬忠骨之处用黄土堆起一座占地近10亩的庞大墓冢。在墓地的周围,种植了松柏,使整个墓地显得肃穆庄严。其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常有一些考古专家或历史学家到这儿进行考察。” 千秋万代留美名 河南法制报记者离开灵宝市,来到长垣县。在长垣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龙相村,原有一座大墓,据传为关龙逄的陵墓,直到清代还有墓冢和祠堂,可惜随着黄河泛滥,都被湮没在了黄土之下。 龙相村据说原名为龙城村,因为后来关龙逄位居相位,于是改名为龙相村。据地方志记载,在长垣县城南关,原有一座“双忠祠”,里面供奉着关龙逄和比干的牌位,明代学者李梦阳还为“双忠祠”撰写了碑文。因为李梦阳文章写得好,字也写得好,《双忠祠碑》堪称一绝。 因为“千古一谏数龙逄的美名”,所以关姓后代人包括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关羽都以关龙逄作为关姓始祖。“但根据有关历史记载,关姓历史可以再往前追溯1000多年。”王满富介绍。 由于史料所限,我们无法了解关龙逄更多的事迹,但他敢于为民请命,勇于犯上死谏,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拥戴。如今,无论关龙逄故里何处,无论他魂归何方,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位第一忠臣的荣耀和精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