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6-12 第05版:法治综合
| 大 | | 中 | | 小 |
|
|
把平安守望岗建成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 |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刘华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117 |
|
|
|
本报焦作讯(河南法制报记者刘华)“棋盘街田某某院内情况异常,有20多个老年人聚集,怀疑有人非法举行推销保健品活动。”5月12日下午,博爱县鸿昌街道麻庄村综治中心收到该县20513号“平安守望岗志愿者”的信息报告后,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前去核实,并上报街道综治中心。5月13日9时,鸿昌街道综治中心组织公安民警和食药监所执法人员对田某某家存在的无证非法推销保健品行为进行依法查处,避免了更多群众上当受骗。 今年以来,为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平安建设,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博爱县坚持学习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按照“1125”模式开展了“平安博爱守望岗”工作。随着这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极大地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个“1”是组建一支队伍。博爱县委政法委专门成立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秦旭晨任组长的“平安博爱守望岗”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县乡村三级领导组织框架。从各村(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楼院长)、小区物业保安、治安积极分子、门岗门卫、保安队员、沿街店铺从业人员、环卫工人、快递员、离退休“三老”人员当中“选”“请”“聘”高素质人员,组成“平安博爱守望岗”志愿服务队伍。 第二个“1”是“一个标准”。博爱县委政法委统一设置守望岗点位,统一悬挂守望岗标牌,统一为志愿者配发胸卡和红袖标,展现守望岗整齐划一的良好形象。按照每个守望岗人口以农村不超过200人、城区不超过500人的覆盖标准,采取公安主导,乡镇、村街配合,因地制宜,科学设立“平安博爱守望岗”点位。 “2”是坚持“两条线”管理。实行村干部和“一村一警”民+警两条线共同管理机制,形成“两条线”无缝衔接、捆绑作战工作格局。一是村干部每天到辖区守望岗进行巡查指导和交办工作,收集当天守望岗反馈的信息和情况。二是村警每天到辖区守望岗进行巡查指导和培训,及时收集、解决守望岗反映的问题。三是村干部和村警每周对守望岗反映的社情民意进行会商研判,解决问题,并通过守望岗反馈到当事人,做到群众反映问题“件件有人管,事事有回音”。 “5”是开展“五大员”服务。守望岗志愿服务队伍在工作中要发挥“五大员”作用,即当好矛盾化解员、治安巡逻员、法治宣传员、交通劝导员和情报信息员,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安全稳定隐患,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好治安和交通秩序,积极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治理新气象。 据悉,博爱县计划建1600个“平安博爱守望岗”,已建成404个,组建守望岗志愿者571人,把平安建设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最前沿,逐步形成“大街小巷有人巡、矛盾纠纷有人调、法治教育有人讲、情况信息有人报”的工作格局,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水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