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4-18 第06版:重点阅读
| 大 | | 中 | | 小 |
|
|
一线消防员吐露真实心声 |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2352 |
|
|
|
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大火不仅烧毁了建筑,更烧痛了全世界人民的心。 如果火灾已经无法避免,那么就只能迎头而上。每次,在灾难中逆行的身影,一定是消防员。每次,面对火灾、面对危难,消防员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们在救援中有什么难忘的事?他们有什么样的心声?河南法制报记者先后来到多个基层消防救援中队,听听一线消防员的心声。 难忘的事 我们在现场只希望听到——“救出来了!”“还活着!” 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中原区锦艺城消防站消防员刘祥团 从事消防事业18年来,出警无数,见到了太多惨不忍睹的画面,时常让我们痛到无声。 还记得在一车祸现场,车上一共5个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一个没出满月的婴儿。我们刚到达现场,就听见了孩子的哭声,孩子躺在妈妈的怀里,是妈妈用生命保护了她。除了这个孩子,她的4位亲人全部遇难。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我们每一名消防员都含着眼泪,回去的路上也没有人说话。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心声 常有人说,消防员威风,消防员英勇,消防员帅气,他们为了忠诚为了使命,不惧危险,日夜守卫万家灯火……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在现场只希望听到两句话:“救出来了!”“还活着!” 每当我们在火场挽救了人民的生命财产,我们都会无比的自豪;每当遇到危险,我们都要义无反顾地迎难而上。灾难无情,人有爱。为了自己,为了家人,请大家多多防范所有的安全隐患。 记忆里,阿姨无助的眼神是我勇往直前的动力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郑东新区大队CBD中队消防员张阳 2008年参加汶川大地震救援的时候,为了尽量保住一个女孩的腿,我们选择了相对困难的救援方式,历经几个小时才把女孩成功救出。 当救援警戒线解除后,我收整器材准备赶往下一个救援点时,身后有人碰了碰我。我回头看了一眼,有人端着一个烂了一半的瓷盆,里面盛着一些鸡蛋。由于刚刚经历了几个小时的救援,我口干舌燥并不想吃东西,于是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身继续收整器材。过了一会儿,我再次转身的时候,映入眼帘的还是那个盛着鸡蛋的烂瓷盆。这时我才抬头认真看那个端着瓷盆的人。她是一位阿姨,她不说话,也没有直视我,那种呆滞的眼神是经历过恐惧、绝望后的无助的眼神。我意识到这些鸡蛋是她表达感谢的最好的礼物。 那一刻,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我摘掉救援手套,剥了一个鸡蛋塞进嘴里。阿姨转身走了,整个过程没有说一句话。 心声 时至今日,那位阿姨无助的眼神和那个难以下咽的鸡蛋,依旧让我刻骨铭心。这种深刻的记忆是让我勇往直前的动力!只愿人们能多多掌握消防知识,预防和避免火灾的发生 ●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中原区锦艺城消防站消防员朱迎秋 第一次出火警时,老班长对我们说:“别往前冲,你们还没有经验,在后方铺设水带、供水就可以了。”救援时,班长的整个神经都是紧绷的,他操作手法娴熟,总是能把握好现场情况。班长的叮嘱,我也一直记在心中。紧跟着班长的脚步,慢慢地,我也成了一名老消防员。 我永远记得去年的父亲节孩子对我说的话:“爸爸,你每天都刻苦训练,时刻准备着奔赴救援现场。无论什么样的大火,你都能扑灭,真了不起。爸爸,请每一次都要平安归来,因为你还要陪着我长大。虽然你经常不在我身边,可我知道你结实的肩膀在守护着城市的平安。” 心声 虽然训练很枯燥,但一想到我们的训练是为了在实战中更好地进行救援,我就会充满动力。我们每天都有好几场救援,往往是这边的战斗刚结束,那边就接到指令赶往下一个地方实施救援。只愿人们能多多掌握消防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尽量预防和避免火灾的发生。 关爱消防员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回归平凡 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队经北一路中队消防员胡图图 2019年的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却听到了太多悲伤的消息。 一天早上,我妈给我打电话,说看到了新闻里万人送别凉山救火英雄的事。她边说边哭,随后问我:“咱河南会不会有森林火灾?”最后,她又嘱咐我,凡是出警一定要加倍小心。 凉山英烈的事迹,让我们在悲痛之余还有叹息。这些牺牲的消防员,大多数是“90后”和“00后”,还没有好好体味人生就英年早逝。其实在全国基层消防救援队伍中,“90后”和“00后”早已成为主力。他们在这个集体里成长,一年里约300天都在岗位上;他们以中队为圆心,围绕圆心恋爱、结婚、生子,一圈一圈组成他们青春的轨迹。这是最普通的消防员的人生,相比同龄人,他们缺失了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应当承担的家庭责任。 心声 “灾难中逆行的身影”成了消防员的代名词。这支年轻的队伍中,不断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群众的赞美和问候让人温暖。其实,消防员不需要讴歌。关爱消防员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回归平凡。踏踏实实做事,做好消防员该做的事,这是最平凡的事,也是一个消防员最根本的信仰。最后,向牺牲的消防战友致敬。你走了,我们还在。 记者手记 我们能做什么 作为一名长期采访一线消防员的记者,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一边写稿一边默默流泪了。在我们普通人眼中,他们是英雄,是危难之际的希望。可在他们的父母眼中,他们也只是个半大的孩子。几乎每一个历经过火场的消防员,都在生与死中,交织着希望和绝望,然后在“责任心”和“无力感”中挣扎撕扯。能够成功救人,对他们来说是本职工作。可一旦帮不到遇难者,他们心底的自责便迟迟无法褪去。 或许,你不知道的是,消防员不仅是高危职业,不仅面临着人身安全的巨大危险,他们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据统计,消防员患有抑郁症和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概率,高出常人几倍。 真希望这些最可爱的人可以远离灾难,我们能给予他们的最好的关爱,也许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把好消防安全关。比如,将烟头熄灭后再扔掉;在寝室不要用大功率电器;晚上不要把充电的手机放在枕头旁;给电动车充电切记不要乱拉电线……这些顺手的小事做好了,说不定就会阻止一场灾难的发生。 你可以吗?我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