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4-01
2019-04-01 第08版:热点聚焦 大 |  中 |  小 
涉嫌危险驾驶罪共犯、被吊销驾驶证、巨额民事赔偿……这些真的和借车有关吗

借车借出“坑” 坑人坑己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郭跃华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3886
    
核心提示
    近日,一男子将车辆交给醉酒的朋友驾驶,被警方查获后,车主因涉嫌危险驾驶共同犯罪被刑拘。
    车主借车给他人,竟然触犯了刑法,让很多人大感意外。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好心车主因借车不当,而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的案事件屡见不鲜。
    在我们身边,借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不是你借我的车,就是我把车借给他,“反正大家都是朋友嘛”。事实上,借车真的就如说话一样,是件简单的事吗?当然不是。一个个案例用事实提醒我们,借车是有法律风险的,车主一定要时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要学会避免因顾忌“面子”借车不当造成无法预见的严重后果刑事责任
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
    近日,中牟县一男子没有驾车,却被警方以危险驾驶罪共犯刑拘的事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据了解,这起同车人因涉嫌危险驾驶共同犯罪被刑事拘留的案例,在郑州尚属首例。
    3月29日,河南法制报记者联系到该案件的办案民警张浩。
    张浩告诉河南法制报记者,3月7日晚,中牟县男子潘某与同村朋友杨某一块喝酒后,杨某明知潘某喝了酒,仍把车交给潘某,让潘某驾车带着他去足浴店。途中遇到交警查酒驾时,杨某不但没有要求潘某停车接受检查,反而劝其赶紧倒车逃跑,致使潘某在倒车中撞上后面的车辆,引发交通事故。
    警方对潘某进行抽血检测,其血醇含量为150.27mg/100ml,已涉嫌醉酒驾驶。事后,不但涉嫌醉酒驾车的潘某被刑事拘留,坐在车上的杨某也因涉嫌危险驾驶共同犯罪被刑事拘留。因为杨某虽是乘车人,其明知道潘某已经饮酒,不但将车交给潘某驾驶,遇到交警检查时,杨某还指使潘某倒车,躲避检查,涉嫌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犯。
    张浩说:“杨某刚得知自己涉嫌危险驾驶共同犯罪时,还比较迷茫,后来简单给他介绍了相关法律后,他立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提醒借车给醉酒的人驾驶是变相支持其犯罪
    杨某的案例并非个案,现实生活中车主因为法律观念不强,不计后果地出借车辆,面临被追究刑事责任甚至身陷囹圄的大有人在。
    2017年10月的一天晚上,渑池县的孟某与朋友刘某一起吃饭,其间均饮用了白酒。饭后,刘某要送朋友回家,孟某遂将自己的车借给刘某使用。刘某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经鉴定,刘某构成醉驾。渑池县法院判决车主孟某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犯,孟某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河南法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车主都知道把车借给喝过酒的人驾驶不对,但多数人并不知道车主自己也会涉嫌构成危险驾驶的共犯。
    鄢陵县法院的法官郑会丽解释说,明知对方饮酒,仍将车借给其驾驶的,车主在主观上具有帮助故意,在客观上又为其提供了犯罪工具(车),在因果关系上,车主作为帮助者对正犯的实行行为(醉酒驾驶)有直接的物质影响(借给他车)或精神影响(对驾驶人醉酒驾驶是一种变相支持或放任),故应认定为,为危险驾驶罪提供犯罪工具的帮助犯,应以共同驾驶的帮助犯论处。
    河南裕禄律师事务所律师胡良瑞说,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员,有违反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驾车的不安全行为。根据我国司法实践,存在以下情况,可能会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犯:
    ●向明确表示要开车的驾驶员强行劝酒,且饮酒后不给其找代驾。
        ●明知驾驶人饮酒,还教唆、
    胁迫或命令驾驶人驾驶机动车辆。
          ●车辆所有人明知借车人
      已经醉酒且要求驾驶机动车
      时,仍将车辆出借给借用人。
行政责任
可能被吊销驾驶证
    朋友从车主处借走车,朋友的朋友从朋友处借走车,汽车失踪一年多,被找到时多了30多条未处理的交通违法。
    河南法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借车过程中,车主担心更多的是闯红灯、违法停车、闯禁行等常见的车辆违法问题。
    在河南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班的王先生说,在其朋友借车的时间段内,他收到了违法停车的罚单,打电话向朋友询问,对方却说不知道,他也只能吃个哑巴亏。
    2017年12月13日,湖北高速交警襄阳大队民警在二广高速公路隆中收费站执勤时,发现驾驶人蔡某的驾驶证处于扣留、超分状态,而且蔡某驾驶的机动车有几十条交通违法记录没有处理。蔡某向民警诉苦说,他将车借给朋友后,又被朋友的朋友借走,最终借车人带车一起失踪一年多。蔡某拿到车时,发现有30多条交通违法未处理。虽然蔡某已经报案,但一堆交通违法却不能免除,如果朋友不出面承担责任的话,损失还得由蔡某承担。
    提醒
    找不到“元凶”,违法责任由车主承担
  “对于车辆违法问题,能查明驾驶员的,公安机关会直接处理驾驶员;如果不能确认驾驶员,违法责任就只能由车主来承担了了。”胡良瑞提醒道,根据法律规定:
    ●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公安机关可对车主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且可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民事责任
可能面临巨额民事赔偿
    翻开近年来的案例,除了刑事问题、行政问题,因借车而引发的民事问题也很多。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借车人既有酒驾、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还发生了严重车祸,车主即使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也可能因民事纠纷而惹上一身官司,甚至面临巨额赔偿。
    在湖北省咸宁市,车主胡某把车借给朋友袁某后,袁某酒驾发生交通事故,将刘某和胡某撞倒致一死一伤,后驾车逃离。死者刘某家属遂将司机袁某、车主胡某及保险公司一同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认为,袁某除去已赔偿的部分,还应赔偿刘某家属52.3万元。胡某将车辆借给驾驶证已过期的袁某使用,对事故发生存在过错,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最终,胡某用一处房屋作价30万元抵偿给刘某家属,袁某赔付22万元。袁某、胡某还共同出具欠条,承诺额外赔偿3万元,在两年内付清。
    在广东省珠海市,一辆凯迪拉克轿车突然失控,撞向路边的一辆宝马和一辆奔驰,致其受损。凯迪拉克轿车的司机和乘客均为某高校女大学生,且不是车主。交警表示,由于驾驶员陈某无赔偿能力,车主赵某需要垫付十几万元的赔偿款。
提醒三种情况下,车主有过错
    近年来,亲友间因借车而产生的民事纠纷屡见不鲜。胡良瑞律师介绍,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按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如果车主存在过错,就应该承担责任。”胡良瑞说,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会根据《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车主有下列情况就会被认定存在过错: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机动车存在缺陷,且该缺陷是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之一。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无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因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驾驶机动车。
借车就像开车,只有保持安全的距离,遵法守规,才会平安
七嘴八舌
    @阿曹:我把车借给我堂弟开,结果一醉汉驾驶摩托车不戴头盔不按交通规则行驶,且弯道超车,与我的车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我最后也惹了一身官司。
    @你在我安:借车需谨慎,且开且珍惜。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天涯zhui梦:本人借车是有原则的,丑话说在前面,得罪人了也是没办法的事,总比出
    事了再后悔的好。
    @李1981:没车就租,找朋友借是在为难别人,大家都不自在。
    @王兔兔:我把我家帕萨特借给一个朋友开了一小时,结果车辆超速被扣12分。朋友说等等再处理,然后等着等着就消失了。
    @豌豆:我家的车借给别人开后,前挡风玻璃裂了,还有几个交通违法。以后坚决不借车给别人了,哪怕得罪人也不借。
采访调查
多数人对借车后果预估不足
    当前,借车已经是十分普遍的民事行为,尽管很多车主有所顾虑,但是碍于情面,仍会把爱车借出去。
    郑州市民张女士说,因为家离单位比较远,自从郑州实行限号后,每个周一她都会借朋友的车上下班,而自己的车也经常借给其他朋友用。“我知道借车可能会有法律风险,但具体是什么风险,我并不清楚。大家都是朋友,相互借车很常见,没必要计较这么多吧。”张女士说。
    3月28日,河南法制报记者在郑州市街头随机采访了10多名市民,80%以上的人对借车背后法律风险明显预估不足,也不知道该如何规避法律风险。接受采访的刘先生说:“车借出去了,有风险自己也掌控不了。”
审慎借车
既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车主因借车而掉进“坑”里的事儿,大多是因漠视法律风险而造成的。所以,借车时,车主一定要时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在法治社会,人们要学会避免因为小的失误而造成不可弥补的大灾难。借车时,车主要尽量把隐患降到最低。”胡良瑞提醒说,车辆最好不要外借,可建议到正规的汽车租赁公司租赁车辆。如果要外借,车主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
    ●车主在借车前一定要问清楚亲友借车的用途,以及归还车辆的时间。这样可以充分了解到借车后车辆的实际用途,能够权衡出其中的利与弊。
    ●在借车之前,车主可以仔细检查车辆的所有细节,如车漆表面的完整度、轮胎的磨损程度,确认车辆是否有违法记录,车况是否符合行驶的安全标准,能拍照留证的尽量拍照留证。
    ●千万不能因为是熟人,便降低了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一定要确定借车人有驾驶证,驾驶证符合所驾车型,驾驶证没有被吊销。
    ●要尽到安全驾驶提醒义务,建议通过信息、电话录音、微信等方式固定相应证据。比如:警告其不要饮酒驾驶、守法行驶等,避免驾驶人在不具备驾驶资质或者饮酒情形下外借车辆。
    ●必要时,可签署借车协议,约定驾驶人要遵守交通法规,严禁酒后驾驶,不得将借用车辆转借、转让、典当、抵押或改装。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