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3-26 第14版:法治故事
| 大 | | 中 | | 小 |
|
|
那个拾金不昧的好姑娘叫吴晶晶 |
|
|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陈亚洲通讯员李浩明张颖茜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870 |
|
|
|
经过10多天的打听,老凌终于得了准信儿——那个拾金不昧的好姑娘,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检察院工作,叫吴晶晶。 “走,咱给小吴送锦旗去!”老凌拉上3名工友,一起赶往湛河区检察院。“要不是小吴,咱们的工钱可就说不清楚了,那十几万的借条也要打水漂。人家检察院的人素质就是高!”一路上,老凌念叨着。 今年68岁的老凌是禹州人,农闲时带着几十个同乡在郑州市某工地打工。他们都是按工作日发工钱,老凌在工程账本上详细记录每人每天的出勤情况,工期告一段落,就按照记录发工资。平日里,工友会向他预支、借用一些工钱,他把借条和账本一起放在工程包内。因此,这个工程包对老凌至关重要,按老凌的说法,这几乎是他的“身家性命”。平时,老凌总是不离身地背着这个包。 3月9日,老凌带着这个工程包,从老家禹州乘车赶回郑州工地。下车后,老凌直奔工地,完全没意识到这个“要命”的背包落在了车上。 当日上午,吴晶晶利用休息日乘坐大巴到郑州市办事。到站后,她发现邻座有个遗失的包,当时车内已空无一人。吴晶晶拿着包在车站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始终不见失主回来寻找。她打开包,发现包内有现金、银行卡和身份证等物品,其中一个工程账本上写着一些电话号码。吴晶晶拨打这些电话号码询问身份证主人老凌的联系方式,最终和老凌取得了联系。 直到接到吴晶晶打来的电话,老凌才发现包不见了。在打车奔去车站的路上,老凌决定,包里的一万多块钱不要了,全部用来酬谢这个好心的姑娘。 吴晶晶在车站又等了近一个小时,才见到满头大汗匆匆赶来的老凌。在老凌确认包内物品一件不少后,吴晶晶悄然离开。其间,老凌再三询问吴晶晶家庭住址及工作单位,一再表示要重谢,均被吴晶晶婉拒。回到单位后,吴晶晶也未向其他人提及此事。 在车站等了两个多小时的吴晶晶,什么也不要就匆忙离去了。朴实的老凌心里过意不去。他多次给吴晶晶打电话要求当面感谢她,却一次次被婉拒。老凌无法,便发动工友多方打听寻找,终于了解到吴晶晶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检察院工作。 面对老凌和工友的感谢,吴晶晶很淡然:“这是一件小事,换了别人也会这样做的。今后我会继续坚守正义,多干实事,多做好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