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3-19
2019-03-19 第16版:法治中国 大 |  中 |  小 

老年人收藏品 骗局调查

作者: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871
    
    ——“闭环”行骗,事主被骗无法察觉。
    组织近百人参加假冒拍卖会,其中,一部分是公司员工冒充的,大部分则是花钱请的群众演员。
  ——擅用技术手段造成事主维权无门。
    如在交易过程中诱导老人说是了解情况自愿购买,还留取了录音录像资料。
      ——各种理由搪塞让事主“有亏难言”。
      一些拍卖公司诱使老人到指定的机构鉴定,从而
    骗取鉴定费、委托交易服务费。然后,公司再以
      鉴定结论不符合收购条件等理由搪塞老
          人。
    日前,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通报了一起以老年收藏爱好者为侵害目标的诈骗案件,涉案金额600余万元,截至目前近百人受骗。记者调查发现,收藏品骗局已成为老年人消费骗局重灾区。
    2018年,一位家住北京某社区的老人遇到一件“怪事”。在地摊上花上千元购买几件收藏品后没过几天,他接到了自称是拍卖公司工作人员的陌生电话,邀请他带着藏品到北京市丰台区某写字楼的办公地点进行藏品免费鉴定。
    在这家拍卖公司,工作人员当场就找“专家”对他的藏品进行了评估,估价几百万元,还主动提出帮助拍卖,收取了4万元费用。结果,拍卖会上藏品流拍,老人希望落空。2018年10月底,这位老人把经历反映给来社区作安全防范宣传的民警,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随着深入调查,民警发现不仅在丰台,位于朝阳的两家拍卖公司也有同样的嫌疑。三个通过非法渠道获得收藏品爱好者联系电话、用员工冒充“专家”免费鉴定高额估价收藏品、办假拍卖会实施诈骗犯罪的团伙“浮出水面”。
    施先生就是一位参与过“拍卖会”的被骗事主。他说,当天他看到前面几件藏品均顺利拍卖成功,到了他的那件时,距离保留价还差10万元,再有一个人叫价就能成交,可是现场就是没人举牌。“当天还有类似的情况,很多件藏品都流拍了。”施先生说,这次拍卖仅他自己就被骗了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涉案的三家拍卖公司中,有两家是有备案和拍卖资质的,三家公司的运营时间都在半年以上,这些公司平时并不正常经营,专门实施诈骗。2019年1月,警方对三个诈骗窝点同步开展抓捕行动,起获大量所谓的“待拍收藏品”。截至目前,31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依法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据新华社)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