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2-19
2019-02-19 第09版:奋进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 大 |  中 |  小 

“心防工程”让平安常驻百姓心间

——河南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郭跃华/文宁晓波/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824
核心提示
    当前社会转型加快、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一些社会成员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开展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从搭建平台、建设队伍、健全机制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心防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保障了人民幸福安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搭建平台撑起心理健康防护伞
    目前,社会心理服务已在我省遍地开花。2017年3月,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印发《关于充分发挥综治中心作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发挥好综治中心的“平台”作用、网格化管理的“底座”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人才队伍的“主力”作用,普遍建立心理疏导体系,积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我省各地积极行动,按照《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依托基层综治中心等场所,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站),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者专业社会工作者,协调、组织志愿者,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
    目前,全省从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二级心理咨询师3780人、三级心理咨询师12413人,从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社会工作者35768人。
突出重点筑牢重点人员防护网
    2018年2月23日下午,内乡县大桥乡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称,辖区内有一名疑似精神病患者在家有暴力倾向。接到报告后,该乡服务管理办公室立即召集由乡综治办、卫生院、派出所、村干部组成的工作小组与患者家属沟通,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并为其制订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我省加强了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工作,推动建立基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工作协调机制,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政策,建立“五位一体”的监护包保责任,预防和减少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
    我省将心理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后,对有心理问题的“重灾”人群进行了全面排查,摸清了底数。各地认真组织网格管理员、楼栋长等进村入户,开展社会心理相关信息采集、重点人员摸排等工作,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社区服刑人员、重点青少年群体等特殊人群的沟通了解,及时掌握并上报其心理情况。
    我省通过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常态的工作机制,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及性格偏执人员加强人文关怀和跟踪帮扶,依靠专业力量对他们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提高他们的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等能力,防止引发违法犯罪特别是重特大案事件。
创新引领点燃“心防工程”新引擎
    我省各地发挥试点地区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多措并举,探索了一批好的做法和经验。
    西平县启用了自主研发的心理测评系统,其中“他评预警”的核心研发属国内首创,对全县80名群众进行心理排查,对筛查出的红色预警人员进行下一步社会心理干预服务。
    驻马店市强化科技引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开发出集人员信息管理、心理测评、心理档案管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以他评自评为核心的社会心理服务综合系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驻马店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之路。
    安阳市充分挖掘高新区周边高校和人才优势,重点培育了具有安阳特色的高新区“示范点”,在全市进行总结推广。信阳市注重各部门联动,依托专业精神病医院、残联等场所建立县区级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心,依托乡村两级卫生院(室)等场所建立乡村两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有效整合了资源。鹤壁市、漯河市、三门峡市等地将心理疏导引入信访积案化解,引导群众理性反映诉求,依法依规解决问题。
我省“心防工程”建设时间轴
    ●2016年11月,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要求“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纳入基层综治中心、综治信息化和基层平安创建重要内容推进”,并启动试点工作。
    ●2017年8月31日至2017年9月1日,我省在西平县召开了全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并以西平县为模板,规定了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标牌标准、上墙版面和档案建设。2017年,每个省辖市选择50%的县(市、区)进行示范推动。
    ●2018年,全省18个省辖市均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相关文件。
    ●2018年,已经有70%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开始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