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2-19
2019-02-19 第07版:法治深度
大 |
中 |
小
许昌市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中心提升群众幸福感
一体化处理 一站式办理 一键式理赔
作者:□河南法制报记者胡斌通讯员和忠芦萍/文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2786
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韩玉芬,陪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宏伟调研道交一体化中心。 资料图片
许昌市魏都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玉华陪同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高光进行调研。
许昌市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中心主任李艳喜为外地法院调研组演示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操作流程。
早春的阳光下,“许昌市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中心”的牌子熠熠生辉。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作为新生事物的“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机制焕发出蓬勃生命力。
2月12日,由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高光带队,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及相关市区的公安、司法、保险协会等部门共75人组成的调研组到许昌市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中心进行调研学习。
一个基层法院的试点,何以能如此令人瞩目?答案在显著的成效中,在群众的笑脸中,在当事人由衷的称赞中。
一体化平台四部门联动6个窗口配合
据统计,许昌市区内小轿车数量达30多万辆,增长速度高达17.8%。车辆的剧增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急剧增长,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已然成为侵权案件的最主要案件类型。依照传统审判模式,此类案件法律程序较烦琐,裁判尺度不统一,容易造成重复鉴定,普遍存在调解难、执行难、周期长的特点,法院案多人少,受害人不能及时获得赔偿。
按照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中国保监会关于在河南等14个省(市、自治区)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在辖区党委、政府的支持和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协调指导下,在许昌市交警支队、许昌市保险行业协会、许昌市司法局及魏都区司法局的积极参与下,魏都区法院于2018年1月8日建立了“许昌市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中心”(以下简称道交一体化中心)。
随着道交一体化中心的顺利运行,魏都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从此驶入快车道,被辖区群众形象地称为从“绿皮火车”到“高铁”的巨大转变。
内部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大厅,按照赔偿处理程序,合理设置了公安交警、人民调解、保险行业调解、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院立案6个窗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发生交通事故后,公安交警窗口制定当事人地址确认书,及时在道路交通事故全国网上平台上传事故基本信息,引导有争议当事人使用平台申请解决赔偿纠纷,后至中心办理;由法律援助窗口帮助当事人办理相关手续;人民调解窗口进行线上受理、录入信息、查询事故信息、保单信息、移送鉴定并组织调解;司法鉴定窗口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委托诉前司法鉴定,实现鉴定前移;法院窗口对达成调解协议的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对无法达成调解进入诉讼的案件,就地办理立案手续,由设在大厅的交通事故审判庭开庭审理,快速判决;由保险行业调解窗口接收分配的调解案件、指定保险调解员积极参与调解,引导保险公司通过一体化平台进行理赔。平台数据信息还能同时传输至法院系统,实现信息一次录入滚动使用的效果。
道交纠纷网上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各部门数据信息的共享,达到信息化、可视化、一体化、快速化、一键式理赔的效果。6个窗口的合作配合,也体现出四部门联动、调解前置、鉴定前移、类案同调同判、调解诉讼无缝衔接、简易程序审判的优势。
“三心”换“三省”调解周期不超过一个月
走进位于许昌市延安路北段的道交一体化中心,“热心、耐心、用心”6个大字格外醒目。“这6个字是我们中心的宗旨,也是我们工作人员平时应有的态度,要用我们的热心、耐心、用心换取群众的省事、省力、省心。”道交一体化中心主任李艳喜多次向中心工作人员强调。
李艳喜负责此项工作之前,是魏都区法院半截河法庭副庭长,是魏都区法院连续多年的办案冠军,曾一年结案500多件,连续3年荣立两次个人二等功。在设立道交一体化中心之初,魏都区法院党组经慎重研究,把这份沉甸甸的担子交到这个“办案冠军”手中。事实证明,院党组的决定是正确的,李艳喜不负众望,中心的工作在一段摸索后很快步入良性运转轨道。
“身为外地农民,我们在没有律师的情况下,从申请调解到事故赔偿完毕,仅仅用一周就拿到了赔偿款,这个我真是没想到,也不敢想。”拿到某保险公司的近12万元赔偿款后,太康县农民王某感叹道。
王某的儿子,于2018年8月13日在许昌市区遭遇车祸丧生。2018年11月22日,在道交一体化中心,法律援助窗口帮助王某办理相关手续,人民调解员和保险协会调解员共同参与事故双方调解,针对保公司对理赔比例提出异议的情况,调解员多次耐心细致地对保险公司说理释法,11月26日,保险公司与王某达成了一致意见。当天,法院根据调解协议书出具民事裁定书,保险公司快速履行调解协议,给予王某全额赔偿。
2018年,该中心处理的每起事故在扣除鉴定周期后,达成调解的期限均在一个月以内,未达成调解转为开庭审理的期限为一个半月。
数据多跑腿 一年多录入案件548件
依托互联网平台,让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搭乘科技快车,在网上就能得到快速处理,最大程度地实现便民、利民、为民,是道交一体化中心一直努力的方向。
90后青年杜某家住开封市,在许昌市区驾车行驶时与另一车辆相撞,被交警认定负事故次要责任。因家住外市,经交警部门介绍,杜某登录全国道交一体化网上平台,输入自己身份信息后发起“我要调解”。道交一体化中心的两名人民调解员根据事故信息,通过电话与微信,对事故双方进行调解。在调解员的多次沟通下,杜某与对方车辆所投保的保险公司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依据双方提交的在线申请,出具民事裁定书。之后,杜某在网上发起“一键理赔”申请,保险公司在规定期限内将赔偿金打入杜某账户。
“依托网上平台,线上处理交通事故,达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的。同时在共建的平台上,省高院联合其他部门统一了全省赔偿标准,使赔偿标准与数额更加透明,调解更易达成。但作为新生事物,现在使用率还不高,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推广力度,更好地运用网上平台化解纠纷。”主管道交一体化工作的魏都区法院专职审委会委员田四舫介绍。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道交一体化中心的作用逐渐凸显,2018年,该中心在线上平台共录入案件548件,线上调解成功并制作民事裁定书122件、制作民事调解书288件,诉前鉴定432件,位列全省法院之首。进入审判流程系统案件577件,结案571件,结案率为98.96%,结案率在魏都区法院各业务部门排名第一。
“一年春景莫错过,最是花开好看时”,道交一体化中心斐然成效,得到上级法院及辖区党委政府的关注与认可,全国及省内30多家政法单位到该中心进行调研取经,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先后到该中心进行视察。
2018年,道交一体化中心被魏都区委、区政府评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社会治理创新单位”,被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创新先进团队”称号。
2018年7月5日,魏都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玉华在省高法召开的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介绍了该院的经验与做法。
2019年1月7日,在全省法院道交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李艳喜和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主管此项工作的民二庭庭长闫鑫作为培训主讲在会议上进行了该项工作的操作演示培训,该项工作也被与会人员称为“许昌模式”。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
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历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