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10-15 第03版:法眼观澜
| 大 | | 中 | | 小 |
|
|
又见扶人被讹 严惩讹诈者应该跟上 |
|
|
作者:□郭跃华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631 |
|
|
|
10月7日上午,安徽省芜湖市上演了一起“扶不扶”事件。一名小伙子开车发现一骑电动车老人摔倒,遂停车将老人扶起,但老人一口咬定是小伙子将他撞倒的。幸好路口有监控,最终还了小伙子一个清白。 近年来,因扶老人反被讹的事件屡见报端。如果有视频为证,讹诈者自然会知难而退。但这起事件中,即便有视频作为铁证,讹诈的老人仍以自己年龄大、无儿女为由,坚持要求小伙子赔付他1000元钱。民警一再劝说无果,只好将老人移交至派出所。通过派出所民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教,老人才答应不再纠缠小伙子。这种倚老卖老的行为,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从彭宇案开始,扶老人反被讹的事件不断上演,给乐于助人的好心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但讹诈者却几乎没有违法成本。法律专家认为,讹诈行为已经违法,如果触犯如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可对违法人进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等。对讹诈数额较大的,构成敲诈勒索罪,可处以行政拘留,或有期徒刑。 不久前,浙江省金华市的小腾扶起老人反被老人讹诈后,便到法院起诉老人,要求老人赔偿1元钱,并登报道歉。小腾的做法,得到广大网友的声援。最后,双方和解,小腾将登报道歉所需款项5000元捐给金华市红十字会。小腾的起诉行为具有公益性质,传递了惩恶扬善的社会正能量,匡扶了社会正义。 只有提高讹诈者的违法成本,才能有效维护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有公众道德的支撑,扶老人反被讹不仅挑战了公共道德,更是挑战了法律底线,这时,法律应该长出“牙齿”,严惩讹诈者,为好人撑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