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7-23
2018-07-23 第06版:社会与法 大 |  中 |  小 
因案制宜力克执行难

“老赖”玩失踪丈夫成担保人

作者:记者张杰通讯员穆童张峰/文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785
    
法官向被执行人家人普法    本报讯(记者张杰通讯员穆童张峰/文图)2011年5月,李某以“委托理财,利息高”为诱饵,说服汪女士将11万元交由其理财。随后,李某以自己的名义,将11万元投资到某担保公司。汪女士发现后,立马要求李某返还11万元。李某仅返还了3万元,剩余8万元迟迟不肯归还。无奈之下,汪女士将李某诉至郑州市中原区法院。2017年6月,该院依法判决李某返还汪女士本金8万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李某对生效判决熟视无睹。随后,汪女士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黄国华依法向李某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又经过网络查控,并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
    日前,根据汪女士提供的信息,黄国华带领执行员张建华及法警来到李某家中。
    黄国华敲门,表明身份和来意后,屋内两名男子自称是李某的丈夫和儿子,并表示李某不在家。法官要求开门进去确认,被两名男子拒绝。黄国华隔着防盗门与其协商,并示意张建华联系当地派出所协助执行工作。
    然而,民警赶到后,屋内人依然不开门。
    聊天中,黄国华得知,李某的丈夫是公职人员。黄国华耐心劝说:“希望你能理解一下,配合法院工作,将门打开。如果她真不在家,我们也不会怎么样。”再次被拒绝后,黄国华叫来开锁公司的人,将门打开。
    李某的丈夫与儿子堵着门,推搡黄国华,无视法警的警告。在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法警迅速将二人控制。黄国华等人进入屋中查看,并未找到李某,将李某的丈夫、儿子带回执行局。
    回到执行局后,黄国华对父子二人进行了普法教育,告知其妨碍执行的后果。二人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道歉。李某的丈夫表示愿意给李某担保,回家后督促李某偿还债务,并写下了悔过书。
    见二人知错,黄国华让他们离开。他再次提醒李某的丈夫:“你为你老婆担保,如果她还不还钱,下一步法院将依法追加你为被执行人,希望你牢记!”
    李某的丈夫苦笑道:“一定还,一定还,受一次教训就够了!”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