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7-23
2018-07-23 第05版:重点阅读
大 |
中 |
小
建设三个平台实现三项监管
全力打造鹰城“智慧司法行政”
作者:□记者陈亚洲通讯员袁方杨冠领/文杨海波/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4103
鹰城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上线,更加方便群众
视频联通指挥系统实现与基层单位的视频互联互通
工作人员演示介绍数据决策分析系统功能
核心提示
2016年以来,平顶山市司法局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纲,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等法律服务资源,打造了数据决策分析系统(案管系统)、鹰城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视频联通指挥系统等三大平台,构建了对内监管与对外服务双向融合的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化新模式,基本实现了“横向关联、纵向贯通、数据共享、安全高效”的信息化新格局,有力提升了司法行政工作质效和现代化水平。
打造三大平台构建“智慧司法行政”新模式
2016年初,该局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新任党委书记、局长徐渊上任后,迎接的第一个检查让他吃了一惊。当时,省司法厅的检查组到平顶山检查法律援助工作,在对已经归档的卷宗质量认真抽查后,检查组一句评价都没说就走了。徐渊随机抽查了30本卷宗,其中29本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和瑕疵。
后来,他了解到,由于工作流程的问题,法律援助案件的卷宗归档有一定的滞后期,而对案件质量的监管仅限于一年两次的卷宗质量抽查,这远远不能实现有效监管,更别说提升质效了。“大量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如何保证?受援人合法权益如何保障?”
经过认真反思和反复谋划,利用信息化建设强化各个监管领域的监督管理成为该局党组一班人的共识。为此,该局经过深入调研,通过委托专业软件公司开发了数据决策分析系统(案管系统),将司法行政各部门工作建立相应模块,全部囊括在信息化网络板块中,实现业务可视、管理可控、数据支撑、决策有据。法律援助、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业务部门均在该平台建立数据库,案件信息全程留痕、办案过程网上监督、办案质量随机评估“三同步”,从案件受理、审批,到案件办理、办结,均可全程追踪监督。
“通过这一平台,能够直观了解各基层单位、业务部门及法律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开展情况。不仅有利于业务管理部门实施有效监督、全面掌握各地工作进展情况,还可利用其数据分析功能,增强工作的预判性、主动性,提高了各项司法行政业务的管理水平。”徐渊向记者介绍。
利用信息化技术,为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是该局的又一追求目标。为此,他们专门研发打造了“鹰城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平台,将全市律师事务所、公证处、鉴定机构、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组织等法律服务机构、人员基本信息及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开。需要法律服务、公证鉴定、调解纠纷、法律咨询等,手指一点,就能找到人,方便快捷。
在此基础上,该局还研发和引入了在线法律咨询、预约办理公证、以案释法等一系列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产品,以“信息跑”代替“群众跑”,实现“足不出户享受法律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自今年4月开通,该微信公众号关注度持续增长,已有3000余人关注,浏览量4万余次。通过该微信公众号,解答群众法律服务咨询或预约6000余人次。
为实现实时化、可视化、扁平化指挥,该局还打造了视频指挥系统平台,实现了应急指挥、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社区矫正集中点验、视频会议、视频培训、法律咨询等功能。同时,该局与平顶山市委组织部建设的掌上红鹰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了市司法局纵向与县(市、区)司法局、司法所,横向与局直单位、律师事务所面对面互动,进一步增强服务基层、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能力。目前,该局通过该平台召开视频会议10余次,社区矫正点验6次,与村(社区)法律顾问联通12次。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有效运行打造了智慧司法行政工作新模式,实现了对内监管与对外服务的有效融合,推动了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工作提质增效,让我们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汝州市司法局局长贾延强深有体会地说。
实现三项监管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质效
“部分承办人员仅填写案件文字信息,案件附件上传不及时或不上传;部分案件信息填写不全;上传谈话(会见)笔录、庭审笔录等字迹潦草,不易辨认……”这是记者在一份该局日前下发的通报上看到的,通报的问题都是该局在信息化平台每天对新录入的援助案件信息审核时发现的。
该局法律援助科科长李朝峰介绍说:“自从使用数据决策系统以来,我们对全市法律援助律师监管更加便捷高效,随时可以通过案管系统督查案件受理、进展及办结情况。将以前事后监管、被动监管变为现在的事前、事中监管和主动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明显提升。”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平顶山市法律援助中心被表彰为2017年度“全省优秀法律援助中心”。在目前正在开展的第十四届河南省十大法律援助精品案件评选活动中,全省18个地市共有50件优秀案件进入复评环节,其中平顶山市入选了12件。
这是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切实变化。
信息化建设让平顶山司法行政工作更公开透明,而公开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练好内功是关键。自去年开始,该局在全市司法行政业务监管领域先后进行了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队伍和机构的整顿与规范,先后清理2703名和4个不符合条件、不履职尽责的法律服务人员和机构,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全面实现了制度化、标准化和智慧化管理。
全面实现了制度化监管。自信息化建设启动以来,该局逐步明确监管细则,不断净化行业环境,共新制定或完善出台了相关制度37个。这些制度涵盖了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权力运行集中的各业务领域,就监管任务、监管措施、责任追究、基础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细化规定,实现了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
全面实现了标准化监管。该局建立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涵盖了5类十项内容,重点是对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行业随机抽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标准化监督管理,确保权力规范运行,管理对象规范执业。
全面实现了智慧化监管。目前,该局建立的数据决策系统已收录全市法律服务机构名录2189个,录入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司法鉴定案件5136件,实现了案件信息全程留痕、办案过程网上监督、办案质量随机评估“三同步”;鹰城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将全市5754名各类法律服务人员所在机构、执业证号、执业年限、联系方式、地理位置等信息公开,既实现了让人民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随时随地可找到法律服务,也实现了快捷高效的智慧动态监管。
“我们利用视频指挥系统对社区矫正人员视频点验,既能有效发现问题,又增强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受监管意识,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该局社区矫正科负责人史颂华如是说。
信息化建设在促进了管理规范化的同时,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该局法制与司法鉴定科的李凌表示,自从启动标准化监管、运行信息管理平台以来,鉴定人出具鉴定意见书时,更加仔细、反复审核,无形中强化了责任意识。“我们作为管理人员也深感压力,生怕把关不严、监督不力,只有不断强化学习,才能提高监管能力。”
信息化平台建设带来的制度化、标准化和智慧化管理,不仅大幅提升了该市司法行政工作的质效,提升了从业人员素质,也提高了便民利民精准化服务水平,树立了平顶山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形象。
今年以来,南阳、漯河、许昌、周口、焦作、三门峡等地市司法局就信息化建设工作专程到平顶山市司法局考察交流。平顶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庚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邓志辉,市检察院检察长侯民义等人也对该局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持续优化法律服务便民利民举措
平顶山市新华区居民赵某怎么也想不到,仅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试着拨打了一个咨询电话,困扰他许久的难题解决了。今年35岁的他,父母离异多年,想把户口迁入其亲生父亲的户籍上,却因没有医学出生证明,无法办理入户手续。不知如何解决的他,无意间听说了鹰城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关注之后联系上了平顶山市恒信公证处的公证员。考虑到1996年全国才正式推行医学出生证明,公证员推荐其办理出生公证,用以证明亲子关系。之后,公证机关主动为其预约时间,认真审核了相关资料后,为他办理了出生公证,他得以顺利地落户至其亲生父亲的户籍上。
这是平顶山市司法局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法律服务便民利民举措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顶山市司法行政机关立足群众需求,以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为宗旨,不断创新法律服务举措,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去年4月,该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市有323名律师和150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分别到2248个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其中贫困村有485个。每名法律顾问都与所服务的村(社区)签订了服务合同,全市农村(社区)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截至目前,村(社区)法律顾问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2700余次,提供专业法律意见1.3万余条,代群众起草法律意见1400余件。
做优做亮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该市把法律援助工作连续九年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内容,纳入市委重点督查事项和督查计划,坚持应援尽援目标不动摇,进一步加大农民工法律援助力度,持续降低援助门槛,优化便民措施,有效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法律援助咨询11967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275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及取得利益2000余万元。
做精做准律师公证服务领域拓展。突出抓好贫困村的法律顾问工作,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继续落实公证为老弱病残孕等当事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等便民服务措施,让公证更加贴近群众。上半年,该市律师参与政法机关值班189人次,接待信访案件227人次。公证机构办理各类公证事项6400余件,为年老、残疾人提供上门、预约服务472件。
做实做强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工作。上半年,该市鉴定机构办理司法鉴定事项1350件,对涉及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特殊困难群体减免费用1.1万元。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受理人民调解案件14073件,调解成功13976件。舞钢市司法局、宝丰县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平顶山市卫东区鸿鹰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徐敬、鲁山县观音寺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罗洪斌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
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历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