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7-13
2018-07-13 第03版:重点阅读 大 |  中 |  小 

校外培训班乱象丛生治理还需疏堵结合

作者:□记者王建芳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3496
核心提示
    暑假来了,不少家长都给孩子报了暑期培训班,记者调查发现,校外培训班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更成为不少家庭日渐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为学生减负,为家庭减负?我省教育、民政等四个部门已经联合开展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行动,然而要彻底规范校外培训,还需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发力。
案例
   万余元报培训班竟然是无证办学
    暑假一开始,张女士就花费一万多元为自己的儿子在郑州市农业路与文化路交叉口的一个培训班报了名。“不报不行啊,人家的孩子都报,咱不报就落后了,不能让孩子落后啊。”说起报培训班的初衷,张女士和其他家长一样,就是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张女士回忆说,当初报班时,该培训班教育工作人员拍着胸脯担保,他们聘请的老师都是在校教师,经验丰富,方式得当,保证孩子能实实在在学到东西,“全是签约教师,质量有保证”。
    但是,儿子上了几天课感觉不行,“老师讲得不好,学不会”。于是张女士就想和培训班协商一下退费,没想到遭到拒绝。无奈,张女士投诉到教育部门,令人震惊的是,当金水区教体局的工作人员来该培训班检查时,发现班中很多老师竟然提供不出来教师资格证,不仅如此,该培训班还被发现没有办学资质,以及存在电箱裸露、消防通道被占用等多项安全隐患。目前,该培训班已经被教育部门勒令停办。
才上两节课培训班“蒸发了”
    一提起培训班,郑州市民谢女士也是气不打一处来。暑假开始后,谢女士给女儿报了一个绘画培训班。“我家妞妞从小就喜欢绘画,自己也经常涂鸦,我就想在这方面培养培养她。”谢女士说,当时培训班说做活动,12800元的课程优惠后只交了9800元。
    可是钱交了,孩子就上了两节课,到第三次去上课时,发现绘画班竟然关门了。7月9日,记者跟随谢女士一块儿来到该培训班所在的新龙商务楼上,发现该培训班确实大门紧闭,不时有家长领着孩子过来探询消息,然后失望离去。商务楼工作人员表示,培训班在欠租金的情况下突然搬走,他们也是受害者,原房屋正在对外出租。
    记者又与谢女士一同前往辖区工商部门反映情况,经惠济区工商质监局工作人员查询发现,该培训班属于一个文化传媒公司,根本不具备开班资格,目前,工商部门正在联合教育等部门,对涉事公司展开调查。
调查
校外培训班存在三大危害补课费已成为家庭沉重开支
    “现在补课费用越来越高,家长很无奈,既觉得难以承受,又感觉不得不接受。”作为一名初二学生的家长,市民葛女士提起培训班既气愤又无奈,“每个孩子每月课外补习、培训等费用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这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怎么承受得了?”
    “年轻时不理解为什么养孩子要花这么多钱,自从补课后才明白。”儿子就读高一的胡女士掰着指头算账,“一对三补数学或英语两个半小时至少800元,大课200多元,每个月都要上万元的补课费。”她说,一开始在陪孩子补课间隙还去咖啡馆坐坐,后来变成连杯奶茶也舍不得喝。“我和孩子爸爸都精简了自己的开销,全力以赴供孩子。”
    的确,虽然存在地域、城市差异,但是“补习家教费用”在家庭开支中的份额攀升已非常普遍、值得关注。民进上海市委今年的一份提案显示,通过对部分上海中小学家长的问卷调查,有84.15%的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
    课外补习正在“绑架”学校教育,整个教育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家长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送给了培训机构。然而,校外培训班的危害还不仅仅是经济负担这一项,有网友总结了校外培训班的三大危害:
    一是一些培训机构条件简陋,存在安全隐患。很多培训机构都是临时起炉灶开办的,在办学环境方面,或是租用他人旧房,或是使用比较简陋的空房,消防安全和用电用水安全都没有保障,更没有配备符合资质的安全保健人员。有的授课房间临近街坊市镇或交通要道,稍有监管不到位,学生奔跑打闹,就会有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超纲教学”等形式,严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没有对现行的《课程目标》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研究,不懂得新课程的各种理念,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给学生传授知识,结果教授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与学校的教育脱节。又由于他们追求短期效应,急功近利,往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诸如一年级学二年级课程,二年级学三年级课程等“超纲教学”“提前教学”模式,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从整体上损害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三是招募在职教师参与组织校外培训,谋取不当利益。很多教师在校外培训班兼职后,无心本职教学,甚至为了让学生去上校外培训班,对于一些关键知识点故意“校内不讲校外讲”“课上不讲课下讲”,这些行为不仅拉低了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损害了孩子们的求学欲望,更从间接上影响了孩子们的人格发展。
重拳治理
  全省已查处违法培训班434所,罚没199万余元
    培训班之乱象丛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列入了年度重点工作,教育部党组将这项任务作为2018年教育部实施“奋进之笔”的重点攻坚任务。
    不久前,省教育厅、民政厅、工商局、人社厅等4部门加强联动,印发了《河南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各部门密切协作,有序实施,我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记者从6月份召开的河南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工作会上了解到,专项治理实施以来,已排查出有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5641所,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943所,未取得办学许可证、未取得营业执照的3810所,领取营业执照但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793所,开展学科类培训(语文、数学)“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问题的459所,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并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245所。
    全省工商系统配合教育等部门查处违法教育培训机构经营434家;查处校园周边无照经营户1498户,吊销经营者营业执照14户,办理案件894起,罚没款199.4万元,案值537.7万元。
    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在会上表示,下一步我省仍要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一是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规范招生入学秩序,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联系。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规范民办中小学招生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十项严禁”纪律等,促进教育公平。二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对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将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任职,并组织、推荐、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三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各地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重点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进行摸排,对存在问题的培训机构建立台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长效机制
提高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规范中小学生各类竞赛
    除了重拳整治,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各类培训班之所以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最主要的还是学生放学后和家长下班前这段时间存在衔接真空,以及各种以竞赛为标准的招生加分政策贻害所致。因此推动建立一些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校外培训班滋生的温床,是治本之举。
    河南中豫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峰杰认为,各地要制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具体实施方案,切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最主要是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比如全省各级工商机关要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件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的注册登记。同时要与其他部门联合强化信用约束,对违法违规、手续不全擅自经营等行为要及时进行信用公示,强化信用对市场主体的约束作用,让失信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中学高级教师杨杰希望能提高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他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解决好家长的“三点半”后顾之忧,是缓解培训热的重要举措。“推动课后服务工作普遍开展,合理确定课后服务的时间和内容,学校课后服务安排在学生每天放学后至离校前,结束时间一般不早于下午5点,鼓励支持中小学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当延长服务时间。课后服务基本内容为看护服务,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习、游戏和课外阅读等活动。如果孩子放学后在学校能学习又能适当培养兴趣,那么家长自然就不会花钱去报各种培训班了。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肖天乐则建议,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竞赛活动,严禁义务教育阶段以各类竞赛证书作为招生依据,斩断培训班发展的空间。“凡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动,建议都报省教育厅批准,并在省教育厅门户网站公布活动组织时间、内容、范围、组织方式、监督方式等,防止各类竞赛、比赛满天飞,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作为招生依据,取消各类竞赛的招生加分政策,才能真正促使教育公平、公正,才能真正促进素质教育。”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