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6-15 第10版:卫监与法
| 大 | | 中 | | 小 |
|
“执法为民·护卫健康”系列报道之六 |
卫生监督护卫护卫母婴健康母婴健康 |
|
|
作者:□记者黄丽特约记者李磊/文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615 |
|
|
|
卫生监督员检查计划生育服务医疗机构和人员资质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障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确保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国家对母婴保健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省卫生计生监督局高度重视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监督工作,提出抓重点,补短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认真履职的要求,并依法开展系列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执法监督工作,护卫母婴健康。 “开展依法监督检查,促使医疗机构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踩‘红线’,不触‘高压线’,依法依规执业,护卫母婴健康,我们责任重大。”省卫生计生监督局副局长王洋告诉记者,计划生育监督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人口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执业人员的监督检查;打击“两非”行为(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及计划生育重大案件的督查督办等项工作。 王洋介绍,2017年,省委、省政府将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列入全省十项重点民生实事,针对孕前、孕期、新生儿三个阶段设“三级预防”模式,其中在孕期进行的产前筛查、产前诊断被业内认为是预防出生缺陷最有效、最关键的一环。而该局此次检查的重点就是产前诊断中医疗机构是否非法、违规开展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采血服务、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以及相关场所设备设施、标本管理、文书资料管理等内容。监督员在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疗机构执业人员没有取得相应的专项技术培训合格证的现象,按照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立即要求整改,并召集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普法宣传,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精准培训,促使医疗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就这样,他们在工作中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现场普法一处,这种做法受到了医疗机构的广泛欢迎,某医院负责人当场表示:“这种结合实际工作,现场普法的形式非常好,对我们提高依法执业的认识和水平帮助很大。” 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患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可以帮助不孕妇女成功受孕,但是仍然有部分夫妇通过该技术不能达到受孕产子的目的,一些代孕中介机构和代孕母亲应运而生。代孕打破了传统的生育观念和生育秩序,带来一系列法律、道德、伦理、社会等问题。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精子、卵子和胚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代孕隐蔽,查处困难。这是摆在该局面前的一道难题。监督员经过明察暗访发现,有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防范意识不强,查验不育夫妇身份证和结婚证时不认真、不仔细,缺乏识别身份信息真伪的经验和能力,以及取卵、取精、胚胎移植等关键环节,医护人员未按照相关制度核对身份信息。王洋说,他们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现场培训一处,并建议相关医疗机构在关键环节增加指纹和身份证识别的硬件设施,严防冒名顶替者进入医疗机构实施代孕。 此外,男女比例失调也是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人口结构问题。胎儿性别鉴定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严厉打击“两非”,刻不容缓。目前,该局发现非法医疗机构采集孕妇外周血,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开展胎儿性别鉴定,该技术不仅需要DNA提取、PCR仪、高通量基因测序等精密仪器,而且还需要较复杂的操作规程,给该局查办案件带来了新的挑战。为确保调查详尽、取证准确、执法有力,该局特邀遗传病研究检验专家现场协助监督检查,为监督员查办案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护卫母婴健康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该局将在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督综合能力上狠下功夫。一是充分利用手持执法终端和执法记录仪等现代电子信息化设备,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二是加大办案力度,规范执业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公正执法,不姑息不迁就。三是有的放矢精准培训,督促落实主体责任。依法执业是医疗机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违反的相关法规条款,该局将进行认真解读,实施精准培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