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6-15 第14版:微法治
| 大 | | 中 | | 小 |
|
|
吃几颗荔枝会导致酒驾吗 |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957 |
|
|
|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福州民警查酒驾时发现一名司机有酒驾嫌疑,但司机坚称自己没喝酒,只是吃了几颗荔枝。南都记者就此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而除了荔枝外,蛋黄派、腐乳等也纷纷“躺枪”。 吃了两颗荔枝测出“酒后驾车” 食用荔枝前,记者当着交警的面,对着吹气式酒精测试仪上面的连接管深吹了几口气,仪器数据显示记者体内酒精浓度为0mg/100ml。 然后,记者吃了一颗荔枝,首次吹气检测,立即被测出体内酒精含量达到16mg/100ml。紧接着,记者再吃一颗荔枝,并未将荔枝吞下去,然后马上进行吹气检测,仪器立即发出警报,数据显示酒精含量为30mg/100ml,属于“酒驾”。 为什么吃荔枝会导致“酒驾”,甚至“醉驾”?交警醉驾中心工作人员解释,荔枝的含糖量很高,在一定的存放条件下,会发酵产生乙醇,导致人食用后口腔内乙醇含量陡然升高。不仅是荔枝,其他含糖量高的水果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比如梨子,在相对密闭缺氧的环境下保存一段时间后,也会产生乙醇。但只要稍等一会儿,随着呼吸作用以及乙醇的挥发,乙醇含量很快就会下降。 除了荔枝外,网上流传还有一些食品也容易让司机中标。 在实验中,酒糟的“杀伤力”最强,酒糟有酒,算是名副其实。在实验中,记者发现,蛋黄派、腐乳等老百姓心中与“酒”相隔甚远的食物,如果食用后驾车,也容易被检测出酒驾的情况。 为何这些食物也会导致酒驾?记者在查看食物配料时发现,在蛋黄派里有添加食用酒精,而除了蛋黄派外,草莓派和欧式蛋糕里也加有食用酒精。此外,记者也在藿香正气水和漱口水的配方中发现了“乙醇”的踪影。 对策:漱口可消除食物影响 面对食物可能造成的“被酒驾”的情况,市民该如何处理?对此,交警醉驾中心负责人刘辉表示,如果车主确实冤枉,可现场要求漱口后再次测量呼气的酒精含量。此外,血液检测结果将是最终判定是否酒驾的标准。 据刘辉介绍,吃完一些食物后之所以会测出酒驾,主要原因是食物残渣在口腔内残留,通过漱口的方式,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口腔残留食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此外,如果这一招不行,刘辉则建议,不妨等待5至10分钟后再次检测,这时口腔内的酒精已经基本消除。刘辉的说法得到了实验的证明。在实验中,无论参与者是吃荔枝还是腐乳、酒糟,在10分钟后重新吹气检测中,酒精含量均为0mg/100ml。 (南都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