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6-05 第01版:头版
| 大 | | 中 | | 小 |
|
|
公考“被报名”捉贼别忘堵漏洞 |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369 |
|
|
|
近日,甘肃天水师范学院学生小杜报考省公务员时,发现已经“被报名”,且信息无法更改。随后,她发现班上共28人“被报名”,其中20人报考同一岗位。(详见本报昨日16版) 虽然问题已解决,但“被报名”的悬疑尚未查清。盗用20个人的信息报考同一岗位,显然意在推高报名人数,阻止其他竞争者报名,以提高自己考取的可能性。这种刷人数行为违反了考纪,按规定可作出取消报考资格并禁考5年的处理,下一步理当通过技术手段锁定盗用身份信息者。 “被报考”一事也提示需查漏补缺,改进考录程序。小杜最初向招考部门求助时,对方表示信息不得更改。明明除了身份证号和姓名之外所有信息都不对,为何还报上名了?只要与公安部门掌握的个人身份信息一对照,就立刻现形,为何不改进?公考重要而严肃,但并非死板、冷冰冰,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改进考录程序以保障考生利益,是应有之义。(菁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