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2-12-18 第06版:法治关注
| 大 | | 中 | | 小 |
|
全省检察系统“走基层、学先进、促工作、树形象”系列报道 |
探寻国学教育“助飞关爱”新路径 |
登封市检察院5年探索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工作 |
|
作者:□记者李向华特约记者高传伟张慧剑
通讯员白朝鹏许银莉/文图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1743 |
|  | | 登封市检察院联合登封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老干部为被关爱对象授课 |
|
|
|
阅读提示 登封市位于我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总人口65万人,是旅游名城,绵延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成为“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登封市检察院紧紧围绕检察工作主题,不断促进改革创新,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示范窗口”、“国家一级规范化检察室”、“全国计财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尤其是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开展的“助飞关爱”行动,成为全省检察机关学习的典范。 12月10日,在登封市,几名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家长满怀感激,向记者讲述孩子们接受登封市检察院利用国学教育挽救后带来的变化。 近五年来,登封市检察院不断探索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借力传统国学教育“助飞关爱”的新路径。 探索、创新监督并重 实现矫正程序一体化 登封市检察院在2008年被郑州市检察院确定为未成年人犯罪矫正试点以后,当年7月,该院联合登封市法院、市公安局、共青团登封市委,共同出台了助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对取保候审和判处缓刑期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督、教育和引导。 随着助飞关爱活动的开展,登封市检察院认识到,单纯在审查起诉阶段进行关爱教育存在相对滞后性,关爱时间短,影响后期矫正效果。为此,2012年以来,该院将助飞关爱对象的矫正阶段前移至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之日,向后延伸至被告人被审判机关判处缓刑之日。至此,助飞关爱活动期间涵盖了诉讼案件运行的全过程。 作为助飞关爱活动的运筹部门,登封市检察院公诉科还有一个名称——助飞关爱办公室(以下简称“关爱办”)。公安机关在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的同时,即告知该未成年人应当自取保候审之日起两日内到“关爱办”报到。“关爱办”为每一位关爱对象建立档案资料、工作记录,对每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学习、参加义工活动的情况,以及关爱期间的表现定期评估。案件提起公诉后,“关爱办”将综合关爱对象各方面的表现,制作评估意见,随同案卷一并移送法院。公诉人出庭公诉时,对被告人关爱期间的表现予以当庭发表意见,并作为量刑建议的参考依据。 法制、道德教育并重 实现矫正效果一体化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伦理道德观念缺失,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力量。在诉讼过程中定期对关爱对象进行国学教育,以《弟子规》为主要读本,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该院副检察长李彩云说。 2012年5月,该院联合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共青团登封市委,又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助飞关爱行动的实施意见》,将国学教育列入帮教课程,将每周五定为“助飞关爱活动日”。在该院的视频会议室内,通过观看孝亲、励志等内容的视频,交流谈心,分享心得等方式,先后对31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感恩教育。 该院在关爱活动中发现,在这些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背后,有很多家长忽视家庭教育,或者本身道德观念不成熟。怎么才能给这些父母补补课呢? 社会、家庭教育并重 实现矫正功能一体化 2012年8月11至14日,在登封市政协原主席李松坤、登封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圈的大力协助下,登封市检察院联合登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登封市嵩山孝道苑开办了“登封市2012助飞关爱法制与道德教育第一期学习班”,对21名关爱对象和18名家长进行了为期4天的教育。 培训班结束时,这些关爱对象在父母面前长跪不起,哭诉愧疚和悔恨,在场的父母无不动容落泪,坦承了自身存在的种种过错,表示将与孩子共同努力,共同改过。热烈感人的教学分享场面,让参与其中的检察官也不禁泪流满面。 “开展‘助飞关爱’行动,旨在以帮教促成长,以关爱树信心,用向善的本性引导涉罪未成年人走向人生正确道路,从而达到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登封市检察院检察长马玉东说。 2012年9月24日,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就河南省检察院《关于转发登封市检察院〈实现四位一体借力国学教育助推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工作〉一文的通知》作出批示:“登封市检察院在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工作方面的探索和创新获省检察院肯定,值得祝贺!望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取得新的成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