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2-12-07 第13版:法治故事
| 大 | | 中 | | 小 |
|
|
完善相关制度保障老年人财产权益 |
|
|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硕士 呼芳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723 |
|
|
|
据权威预测,到“十二五”期末,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2025年突破3亿,随着家庭经济关系复杂化,各种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保护好老年人的财产权益,下面笔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老年人的财产权内容。老年人的财产权包括个人合法收入、房屋、储蓄及存款利息、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法律允许个人占有的生产资料等。老年人对个人财产有占有、使用、收益支配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干涉和破坏。这是我国《宪法》、《民法》、《刑法》以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赋予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凡是侵犯老年人财产所有权的,在民法上就构成侵权行为,应负民事侵害赔偿责任。 侵害老年人财产的主要有三种行为方式。第一种方式,继子女驱赶继父母。第二种方式,个别缺失孝道的子女侵占父母的财产。第三种方式,夫妻其中一方出现外遇时转移财产。 如何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首先,应建立社会化权益保障网络,完善老年人司法救助制度。 其次,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从家庭做起,从家庭的每个成员做起。要化解复杂的家庭矛盾和改变重财轻德现象,老年人自己也要学习一些有关法律、法规,以便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最后,当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当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可以要求有关部门解决。如可以要求侵害人所在的组织或者侵害组织的上级机关处理。二是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我国国情,为了社会以及家庭的和谐稳定,解决老年人财产侵害问题,司法调解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硕士 呼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