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2-12-06 第03版:重点阅读
| 大 | | 中 | | 小 |
|
|
卓越管理卓越管理 重典治乱重典治乱 |
我省我省对食品安全违对食品安全违法“零容忍零容忍” |
|
作者:□首席记者李红 来源:河南法制报 字数:3471 |
|
|
|
核心提示 我省将在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即依照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评优标准来为菜篮子“把关”。与此同时,重典治乱,不仅食品警察即将上岗,我省首部《食品安全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也即将出台。 现状: 食品安全体系基本健全 我们的“餐桌”安不安全,能让我们吃得放心吗?昨日,记者从省政府得到一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农业部门在全省范围内抽检农产品2900批次,检测品种由蔬菜、水产品扩大到水果、食用菌和茶叶,平均抽检合格率98%;质监部门食品生产环节抽检,总合格率94%;工商部门流通环节食品抽检合格率89.2%;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餐饮服务环节抽检合格率94.5%。 来自省质监局的今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抽查的13种食品中,速冻面米食品、肉制品、食醋、酱腌菜等4种产品批次合格率均为100%,乳制品、含乳食品、蜜饯、酱油等4种产品批次合格率高于90%,产品质量相对稳定。 但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抽查中,桶装水质量问题最为突出,其中瓶(桶)装饮用水微生物不合格问题较为突出,有116项次。 据省质监局有关专家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个别企业生产条件较差,不具备生产必备条件;企业未按操作规范组织生产,旧桶回收后未按要求清洗、消毒;部分企业质检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等。 为了切实保障群众的饮食安全,今年6月份,我省启动了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对奶、肉、蔬菜和豆制品开展专项整治和达标创优工作,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让全省人民喝上放心奶,吃上放心肉、放心菜和放心豆制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健全食品安全工作体系,我省已织起一张严密的监管网络。截至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政府均已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并单设食品安全办。今年年底,全省市、县两级食品安全办的机构将全部到位,将初步形成省、市、县上下对口的食品安全工作体系。 另外,我省将积极推进基层监管体系建设。也就是说,我省将监管重心下移,重点落实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食品安全职责,建立乡镇以下基层监管体系。郑州和焦作两市先行先试。目前,郑州市实施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全市共建立乡镇(街道)一级网格198个,村(社区)二级网络2955个,村组(楼院、街区)三级网格17810个,初步形成了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焦作市所辖11个县(市、区)和103个乡镇(办事处)全部成立了食品安全办,1958个村(社区)全部配备了食品安全监管员,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在全省范围总结推广了两市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并将在基层全面建立食品安全“三员”(协管员、信息员、联络员)群众性队伍。据悉,截 至目前,全省共有997个乡镇(街道)建 立了食品安全协管站,9193个行政村 (社区)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督岗 (点)。 举措: 全方位筑牢食品安全监管网 去年以来,我省加大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力度,在机制、体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生产领域,我省提出,在食品生产企业推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卓越绩效管理模式(PEM)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绩效、增强质量安全防控能力、提高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其中,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评优标准,成为一种卓越的管理模式。 我省要求,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的企业必须推行PEM,乳制品企业全部推行ISO22000或HACCP,肉制品、速冻食品、小麦粉、方便面、调味料、饮料等行业龙头企业率先推行PEM、ISO22000或HAC?CP。据介绍,我省前期选择食品安全工作基础较好、食品生产企业较为集中的郑州、漯河两市开展试点。到“十二五”末,将在全省食品生产企业中全面推行PEM、ISO22000、HACCP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全省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为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我省实行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三个网络”,即化学污染物监测网、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实行全过程、广覆盖、实时性的动态监测。监测涉及14大类食品的140个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指标,以及10大类食品的12种食源性致病菌指标;监测范围覆盖18个省辖市,涵盖所有县(市、区)和乡镇。截至目前,我省共完成监测样本2743份,获取监测数据10901条,风险分析评估报告正在起草之中。目前,我省正在积极筹建省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机构,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在监管领域,我省不断充实完善食品安全机构和职能。据悉,目前,省公安厅在认真分析我省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入调研和借鉴辽宁、河北等省公安机关成立打击食品药品犯罪专职机构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省治安总队下增设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专职负责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侦破工作。 近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河南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将食品安全事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四级;发生集体中毒事件,要在两小时内报告给卫生部门;建立全省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 追责: 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零容忍”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犯罪案件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300件、590余人,同比分别增加近280%和210%。 根据查办的案件,目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存在共同犯罪多、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类型多的特点,犯罪主体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藏、销售和监管等人员;犯罪对象涉及到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运输工具等。 今年7月25日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专题询问会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在发言时表态:“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零容忍’。” 今年,我省审理的一起案件也被业界称为具有风向标和导向作用。今年5月8日,罗山新都国际大酒店的一个婚宴上发生79人食物中毒的事件。经罗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沙门氏菌感染所致。 罗山县检察院指控,罗山县卫生监督执法所工作人员任某、杨某、黄某三人,因对辖区内新都国际大酒店食品安全没有正确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造成79人食物中毒,已构成食品监管渎职罪,因此,建议对3个被告人处以2至4年的有期徒刑。 罗山县法院今年7月底出具的判决书显示,任某、杨某、黄某承认,他们对该酒店食品没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样检查,也没有对该酒店餐饮人员进行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法院认为,3人未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导致79人食物中毒的严重后果,虽然案件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但与3名被告人的渎职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其行为均已构成食品监管渎职罪,因此,判决3人犯食品监管渎职罪罪名成立。 在惩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方面,我省本着“严”字当头,重典治乱,提高违法成本,坚决惩处违法犯罪行为。去年至今,全省共破获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6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50人,极大地震慑了不法分子,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监督: “食品安全”实行一票否决 今年7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决定规定,对于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优创建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据介绍,目前,我省已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定期开展督察、评估、考核、通报,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实行一票否决。与此同时,强化行政监察和问责,实行严格的监管责任追究制,对消极懈怠、推诿扯皮、工作不力,存在失职、渎职或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政府、监管部门负责人、企业有关人员,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据悉,目前,省监察部门研究制定的《河南省食品安全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已经过两次讨论,待《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责任追究的规定》出台后,将进一步征求意见、修改完善。 为鼓励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今年以来,省、市两级先后出台举报奖励办法。其中,郑州市出台的《举报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试行)》尤其引人关注,其中规定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且举报情况经查证属实的人员,举报人最高可获20万元奖励。 为提高案件线索查处效率,目前,我省正在组建省级食品安全举报投诉中心,该中心将承担起处置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咨询投诉、有奖举报、分流督办、汇总分析等工作,以统一举报投诉电话,统一受理平台,畅通举报投诉渠道,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
|
|
|
|
|